中书王逸少,写竹更奇哉。
素壁千竿出,清风四座来。
披襟当爽垲,扫榻绝尘埃。
何日重登眺,对君怀抱开。
中书王逸少,写竹更奇哉。
素壁千竿出,清风四座来。
披襟当爽垲,扫榻绝尘埃。
何日重登眺,对君怀抱开。
这首诗描绘了在清风楼中欣赏王羲之书写竹子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清新脱俗之感。诗人谢晋以“中书王逸少”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相联系,营造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意境。接着,“写竹更奇哉”一句,既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高度赞扬,也暗示了竹子作为高洁品格象征的意蕴。
“素壁千竿出,清风四座来”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清风楼内竹影婆娑、清风徐来的宁静氛围。竹子的挺拔与清风的轻拂,不仅为环境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寓意着君子之风的纯净与高雅。
“披襟当爽垲,扫榻绝尘埃”进一步渲染了清风楼内的清幽与脱俗。诗人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心灵得到了净化与释放。这里的“爽垲”指清爽干燥的地方,形象地表达了环境的宜人与心境的平和。
最后,“何日重登眺,对君怀抱开”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来到此地,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时光的期待。这不仅是对友情的向往,也是对内心世界重新开启、充满希望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空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深刻感悟。
铜驼向京洛,千里牵双轮。
分不埋荆棘,去邺复还秦。
自辞秋风客,不浪五百春。
悲欢与穷泰,过眼如飞尘。
眷言返桑梓,茂陵翳荒榛。
忆昔禹铸鼎,罗缕九土珍。
犹嫌问轻重,推落泗水滨。
况尔不任重,顽钝磨不磷。
未知从此去,何时免漂沦。
勿叹流落苦,渠更多阅人。
武夷千馀仞,山上巢群仙。
曾游析木津,醉堕白玉船。
其下谁换骨,润州小婵娟。
烱烱玉莲锁,栖之此山颠。
丹砂一点染,灵化谁控抟。
尘根洗不尽,展转来凡间。
从言一念失,巫山渺云烟。
徒然八十返,空度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