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水落露堤沙,舟过湖心藻荇斜。
野径小桥穿竹巷,烟村疏柳间芦花。
新粳炊熟胭脂白,活鲫珍于丙穴嘉。
饮散肩舆乘皓月,烛笼何用两行纱。
东湖水落露堤沙,舟过湖心藻荇斜。
野径小桥穿竹巷,烟村疏柳间芦花。
新粳炊熟胭脂白,活鲫珍于丙穴嘉。
饮散肩舆乘皓月,烛笼何用两行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晚景图。首联“东湖水落露堤沙,舟过湖心藻荇斜”以东湖水位下降,湖边露出堤岸沙地,船只经过湖心时,水中的藻荇随波斜动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野径小桥穿竹巷,烟村疏柳间芦花”两句,通过描绘蜿蜒的小径、横跨其上的小桥、竹林小巷以及远处烟雾缭绕的村庄、稀疏的柳树与芦花交织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展现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
“新粳炊熟胭脂白,活鲫珍于丙穴嘉”则转向对食物的描写,通过“新粳”(新米)炊煮后呈现出的白色,以及“活鲫”(活鱼)的珍贵,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也暗示了诗人的品味与情趣。最后,“饮散肩舆乘皓月,烛笼何用两行纱”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饮酒后的场景,乘着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在皓月之下前行,即使没有使用两行纱做的灯罩,也能享受月光下的清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有客乘车建其,四牡骖服腾飞。
华绶杂佩陆离,指顾绰有馀辉。
贲然到我柴扉,我生靡识轻肥。
旋穿敝屣粗衣,延之欲语襟期。
客言子其病而,胡不与世推移。
余曰子言诚非,穷达有命有时。
与其如脂如韦,孰若饭糗羹藜。
颜子陋巷寒饥,尼父尝称庶几。
恬淡道德之基,不义富贵奚为。
将子勿复致辞,吾志非君所知。
不知建业蔷薇树,何似淮淝草木立。
因入谪仙诗句里,等闲随处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