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二首·其二》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思虑不及处,但曰刹那际。

不曰刹那际,宁当有三世。

于此刹那中,尚不容拟议。

安得有死生,一切诸怖畏。

苦乐欣厌情,及分心境异。

是名颠倒想,不名随顺智。

如人游梦中,所历经千岁。

及其梦觉已,不过食顷耳。

稽首愿悲幢,发此不传秘。

愿分无尽灯,酬此四弘誓。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生死、苦乐、时间与意识等多重主题。诗人通过“刹那际”、“三世”、“颠倒想”等概念,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本质。

首先,“思虑不及处,但曰刹那际”,诗人提出在无法思考的瞬间,只能称之为“刹那”。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预测性,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接着,“不曰刹那际,宁当有三世”,诗人进一步探讨时间的概念,提出如果不能理解“刹那”,那么如何解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续性?这里暗含着对因果律和时间线性的思考。

“于此刹那中,尚不容拟议”,强调了在任何时刻,我们都不应轻易下结论或预设结果,因为每一刻都充满了可能性。

“安得有死生,一切诸怖畏”,表达了对生死的超越,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被恐惧所束缚,而应面对生命的无常。

“苦乐欣厌情,及分心境异”,指出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各不相同,苦与乐、喜与厌,都是主观感受的结果。

“是名颠倒想,不名随顺智”,批评了人们常有的错误观念,鼓励追求符合真理的智慧。

“如人游梦中,所历经千岁”,用梦境来比喻人生,指出我们在梦中可能经历漫长的时间,但实际上醒来后,这些只是短暂的一瞬。

“及其梦觉已,不过食顷耳”,强调梦醒之后,梦中的千岁时光实际上只是吃饭的时间长度,以此讽刺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误解。

最后,“稽首愿悲幢,发此不传秘。愿分无尽灯,酬此四弘誓”,表达了对慈悲与智慧的向往,希望将这份深奥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人,并以此实践菩萨道的四大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佛教哲学的精髓,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示晚内四首·其三

所乏唯容语意深,阳朱泣旅获知音。

知卿不费闲膏沐,掩却男范好德心。

(0)

示晚内四首·其一

磨耗雄心渐已空,十年醇酒妇人中。

如今换却看花眼,一事才堪学卧龙。

(0)

送五叔父北上兼和来韵

狂澜文运已多年,正赖如椽力挽牵。

金马故为家旧物,火牛频遇圣朝怜。

吾宗自爱诗传钵,臣叔尤耽易绝编。

堪报先公还一事,表章经学御筵前。

(0)

云客新斋即事·其一

朱栏倒影入沦涟,片石疏花位置妍。

花外小楼堆烛泪,柳边低舫载茶烟。

绿窗莺度幽堪画,绮阁人登望若仙。

应榜卧轩为六忆,银墙粘遍薛涛笺。

(0)

即事赠荆文始段砺如两姊夫

杯水俄兴滟滪波,锦袍恩分近如何。

休嫌张耳朋欢薄,止笑袁耽姊妹多。

花底追游长作队,酒边排调竟传讹。

解围安用聊城矢,只倩胡笳一曲歌。

(0)

问答词阿姚·其五

情痴自信定非痴,思重真拚命一丝。

想煞昨宵灯暗后,满身香雾近人时。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