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人家各系船,画旗何处插鞦韆。
长堤缭绕人行外,古木槎牙鸟宿边。
敢为簿书嫌蹭蹬,却因升斗致留连。
何时更鼓江南棹,一住越中三十年。
水上人家各系船,画旗何处插鞦韆。
长堤缭绕人行外,古木槎牙鸟宿边。
敢为簿书嫌蹭蹬,却因升斗致留连。
何时更鼓江南棹,一住越中三十年。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江南水乡的宁静生活与自然风光。首句“水上人家各系船”,生动展现了水乡居民的生活状态,家家户户的船只停泊在水面,与水乡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接着,“画旗何处插鞦韆”一句,通过插在某处的彩旗,暗示了水乡节日或庆典的热闹场景,增添了一抹生活的色彩。
“长堤缭绕人行外,古木槎牙鸟宿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乡的自然景观。长长的堤岸蜿蜒曲折,人在其外行走,两侧是参天古木,枝干交错,鸟儿栖息其间,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画面。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水乡的自然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和谐共生景象的欣赏和赞美。
后四句“敢为簿书嫌蹭蹬,却因升斗致留连。何时更鼓江南棹,一住越中三十年”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与对水乡生活的向往。诗人不愿被繁琐的文书工作束缚,宁愿为了微薄的俸禄而留恋于水乡的生活。他渴望能够再次驾着小舟,在江南的水域间自由航行,甚至愿意在此地度过漫长的三十年时光。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反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和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馀寿。
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