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将一点儗蓬瀛,杳杳君山隔洞庭。
霜后潮痕添晕绿,雨馀苔色带螺青。
人从镜面窥云窦,鱼啖花阴立翠屏。
最是凭栏无那处,露荷香送酒微醒。
休将一点儗蓬瀛,杳杳君山隔洞庭。
霜后潮痕添晕绿,雨馀苔色带螺青。
人从镜面窥云窦,鱼啖花阴立翠屏。
最是凭栏无那处,露荷香送酒微醒。
这首《池中石笋》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描绘了一幅池塘中石笋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首句“休将一点儗蓬瀛”,以“蓬瀛”比喻仙境,暗示池中的石笋虽非仙境,却也别有一番清幽脱俗之感。接下来,“杳杳君山隔洞庭”一句,通过对比君山与洞庭湖的距离,进一步强调了池中景致的独特与远离尘嚣。
“霜后潮痕添晕绿,雨馀苔色带螺青”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池水在霜后和雨后的不同景象。霜后,水面泛起淡淡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柔和色彩;雨后,苔藓覆盖的石笋上,青色更加鲜明,如同螺壳般点缀其中,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人从镜面窥云窦,鱼啖花阴立翠屏”则展现了池塘中的和谐共生。人在池边如置身于一面镜子,可以窥见天空与云朵的倒影,而鱼儿在花阴下悠然自得,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最后,“最是凭栏无那处,露荷香送酒微醒”表达了诗人对池中景致的喜爱与沉醉。倚靠栏杆,感受着露珠滴落荷叶的清新香气,仿佛能暂时忘却尘世烦恼,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放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池中石笋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
翠幕香寒,推枕起、昼栏重凭。
镇一片花昏柳暗,夜深人静。
几阵凉风吹过雨,黑云捧出黄金饼。
笑从前、长道此身孤,俄添影。何处笛,声悲横。
乌鹊噪,明河净。见双鬟低说,今宵差冷。
玉貌云衣都化土,非心所爱无心应。
便杯儿、斟满不沾唇,常推病。
心事从何说。算平生、等閒销尽,酒浆裘葛。
回首麻衣十年恨,泪尽陇山冰雪。
暗循遍、丝丝华发。
何物向禽儿女累,负归云、梦渺泷冈月。
听夜雨,共萧瑟。暂时携手还轻别。
望江湖、风尘澒洞,星萍离合。
一度相逢一回老,冷语凄然砭骨。
且莫对、寒檠愁绝。
四海子由真健者,惯商歌、斫地铮如铁。
霜竹冷,为君裂。
还乡待明年,饯岁惟欲速。
耳闻腊鼓鸣,心已复邦族。
土风重守岁,红炉暖茅屋。
阑底腊猪肥,瓮中家酿熟。
承欢聚庭帏,属餍到僮仆。
巷北闻呼卢,市南或徵逐。
灯火乱前街,儿童欢似鹿。
邑小人声杂,达晨不肯宿。
萧然坐孤馆,骨肉谁在目。
遥知天则同,可叹地难缩。
薄醉早登床,人海惊我独。
洛中金界通西域,叠嶂相连兴无极。
画图浓淡自天开,涧树岭云真水墨。
宦侣羁人随胜缘,颇同怀抱异筋力。
题名绝崖能定心,指顾泬寥临叵测。
为爱此泉今复来,遮莫阴晴皆有得。
素弦倒写半天声,白练长悬太古色。
松亭坐赏清吾神,衰年后游焉可频。
黄叶杂苔秋寂寞,樽前不遇桃花春。
来时风雨迎,去时风雨送。
山灵未必忌诗狂,何阻跻攀访仙洞。
老衲鸣钟车马归,人间几夜卢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