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待明年,饯岁惟欲速。
耳闻腊鼓鸣,心已复邦族。
土风重守岁,红炉暖茅屋。
阑底腊猪肥,瓮中家酿熟。
承欢聚庭帏,属餍到僮仆。
巷北闻呼卢,市南或徵逐。
灯火乱前街,儿童欢似鹿。
邑小人声杂,达晨不肯宿。
萧然坐孤馆,骨肉谁在目。
遥知天则同,可叹地难缩。
薄醉早登床,人海惊我独。
还乡待明年,饯岁惟欲速。
耳闻腊鼓鸣,心已复邦族。
土风重守岁,红炉暖茅屋。
阑底腊猪肥,瓮中家酿熟。
承欢聚庭帏,属餍到僮仆。
巷北闻呼卢,市南或徵逐。
灯火乱前街,儿童欢似鹿。
邑小人声杂,达晨不肯宿。
萧然坐孤馆,骨肉谁在目。
遥知天则同,可叹地难缩。
薄醉早登床,人海惊我独。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夜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家庭团聚氛围和地方特色。诗人张问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返乡过年的期待与喜悦,以及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温馨场景。
首句“还乡待明年,饯岁惟欲速”表达了诗人对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渴望尽快结束一年的忙碌,与家人团聚。接着,“耳闻腊鼓鸣,心已复邦族”通过听闻腊月的鼓声,内心便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土风重守岁,红炉暖茅屋”描绘了乡村过年的习俗,人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接下来的“阑底腊猪肥,瓮中家酿熟”,通过食物的丰盛,展现了家的温馨与满足感。
“承欢聚庭帏,属餍到僮仆”描述了家庭成员齐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连仆人都能感受到这份幸福。而“巷北闻呼卢,市南或徵逐”则展示了邻里间的欢乐与热闹,即使在市井之中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灯火乱前街,儿童欢似鹿”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欢腾跳跃的场景,充满了童真与活力。最后,“邑小人声杂,达晨不肯宿”说明了小镇上的居民们彻夜狂欢,直到清晨仍不愿离去。
“萧然坐孤馆,骨肉谁在目”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感,与家人相隔千里,只能在心中怀念。然而,“遥知天则同,可叹地难缩”又体现了诗人对天地间亲情的坚信,尽管距离遥远,但亲情是无法被空间所限制的。
“薄醉早登床,人海惊我独”则是诗人酒后归寝,却因意识到自己身处人海之中,感到格外孤单。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家庭温情、地方风俗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一幅生动的除夕夜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