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炙兔行为于子冲赋》
《炙兔行为于子冲赋》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古风

渔阳大使齐大侠,行边数奏甘泉捷。

千金饱士士欲死,领向狐奴山下猎。

黄榆九月号北风,双鞬怒马如盘空。

弓影向天毛羽落,弦声撇地霜草红。

绿眼健儿马前走,血悬两兔■贯首。

传火无烦玉鼎调,擘肩未假鸾刀剖。

鸱夷吐酒复不住,月氏漆器在左手。

酒酣握槊还大叫,笑谓鲁生尔能否。

沙头月出燕云黑,枕藉相看头不帻。

平生肝胆向谁倾,说著世人双眼白。

羽猎虚随卜祝群,词人亦自树功勋。

试问陇西李都尉,雄材肯数霍将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场景,充满了豪迈与壮丽之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将领的英勇与智慧,以及士兵们的勇猛与忠诚。

首句“渔阳大使齐大侠,行边数奏甘泉捷”,开篇即点出了故事的主角——一位身怀绝技的大侠,他频繁在边境地带取得胜利,彰显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气。

接着,“千金饱士士欲死,领向狐奴山下猎”两句,描绘了士兵们为了胜利不惜牺牲,被激励得斗志昂扬,跟随大侠深入狐奴山进行狩猎。这里不仅体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也暗示了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大侠的信任。

“黄榆九月号北风,双鞬怒马如盘空”描绘了秋季边疆的景象,黄榆树在北风中摇曳,怒马疾驰,画面充满动态美。而“弓影向天毛羽落,弦声撇地霜草红”则进一步渲染了狩猎的激烈与壮观,箭矢划破天空,羽毛纷飞,弦声震响,霜草被鲜血染红,展现出狩猎的激烈场面。

“绿眼健儿马前走,血悬两兔■贯首”描述了士兵们在马前奔跑,成功捕获两只兔子的情景,形象生动,充满活力。

“传火无烦玉鼎调,擘肩未假鸾刀剖”则表现了狩猎后的庆祝场景,无需复杂的仪式,直接分享战利品,体现了边疆人民的淳朴与豪放。

“鸱夷吐酒复不住,月氏漆器在左手”描绘了饮酒狂欢的场景,酒杯不断传递,月氏漆器作为饮酒器具,增添了异域风情。

“酒酣握槊还大叫,笑谓鲁生尔能否”表现了饮酒后的豪情与自信,士兵们手持长矛,大声呼喊,对同伴表示挑战,充满了英雄气概。

“沙头月出燕云黑,枕藉相看头不帻”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月光照耀下的沙地,士兵们席地而卧,彼此相视,头巾散落在一旁,展现了一种放松与和谐的氛围。

“平生肝胆向谁倾,说著世人双眼白”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的渴望,同时也对世人的冷漠和不解感到无奈。

“羽猎虚随卜祝群,词人亦自树功勋”提到虽然狩猎活动可能伴随着迷信和仪式,但诗人自己也通过诗歌创作树立了功勋,展现了文人与武将并重的价值观。

最后,“试问陇西李都尉,雄材肯数霍将军”以陇西李都尉和霍将军为例,表达了对大侠齐大侠才能的肯定和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齐大侠能够超越传统将领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狩猎的壮丽场景,以及人物之间的友情、勇气和智慧,具有浓厚的边塞诗风格,同时也融入了文人对英雄的颂扬和对现实的反思。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次韵奉酬参议林郎中见贻之作

紫宸畴昔幸同朝,去国俄惊数舍遥。

轻细难沾时服赐,氤氲正想御香飘。

年加赖有斑衣戏,心静真同桂隐招。

龙瑞此时探禹穴,天津何日渡京桥。

(0)

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其六

对泣何曾学楚囚,扁舟时作大江游。

眼看西蜀三千里,身在淮南第几州。

(0)

次韵杜无逸西园独坐九绝句·其四

虚斋篆炉烟,兀然得禅寂。

虽有锦绣肠,画饼安可食。

(0)

陈山龙君祠迎享送神曲·其三

吹洞箫兮望极浦,君之归兮云在下土。

十风兮五雨,祐我海邦兮污莱斥卤。

君不来兮使吾心苦,千秋万岁兮为民所怙。

(0)

句·其五

清杀玉川文字肠。

(0)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其三

秦郎水江汉,范郎器鼎鼐。

逝者不可寻,犹喜二子在。

相逢唾珠玉,贫病问薪菜。

豫愁帆风船,目极别所爱。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