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二月三月交,玉兰试花初解苞。
谁令喝道杀风景,并欲煎酥充夜庖。
芜没暂当随澧芷,太平仍拟致淮茅。
植根得所非难事,咫尺梧桐有凤巢。
长安二月三月交,玉兰试花初解苞。
谁令喝道杀风景,并欲煎酥充夜庖。
芜没暂当随澧芷,太平仍拟致淮茅。
植根得所非难事,咫尺梧桐有凤巢。
这首诗描绘了玉兰花在二月三月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诗中以“长安”为背景,点明了地点,通过“玉兰试花初解苞”生动地展现了玉兰花从含苞待放到绽放的过程。接着,“谁令喝道杀风景,并欲煎酥充夜庖”两句,运用反问和比喻,表达了对破坏自然美景行为的不满,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
后半部分“芜没暂当随澧芷,太平仍拟致淮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担忧,以及希望社会能够保持安宁、人民生活幸福的愿望。“植根得所非难事,咫尺梧桐有凤巢”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象征着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就能孕育出美好的事物,如同梧桐树下能引来凤凰一样,寓意着人才的涌现和国家的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玉兰花的美丽,也蕴含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北人归欲尽,犹自住萧山。
闭户不曾出,诗名满世间。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
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
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
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
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
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
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
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
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
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
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
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