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行乌桓道》
《夜行乌桓道》全文
元 / 李裕   形式: 古风

夜行乌桓道,风寒野气白。

橐驼驾轻车,怒项不肯发。

马嘶欲人立,令我竖毛发。

四山无居人,明月照积雪。

时方甲兵收,未乾新战血。

况乃多盗贼,白昼闻杀越。

平生所经地,忧虞转恇怯。

我行岂不迟,心伤望京阙。

(0)
鉴赏

此诗《夜行乌桓道》由元代诗人李裕所作,描绘了夜晚行走在乌桓道上所见的凄凉景象与内心的忧虑。

首句“夜行乌桓道,风寒野气白”,开篇即渲染出一片寒冷、荒凉的氛围,夜色笼罩下的乌桓道,寒风凛冽,野气弥漫,一片苍白,为整首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接着,“橐驼驾轻车,怒项不肯发”两句,通过橐驼(一种动物,这里可能指代某种交通工具)的反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无奈与挣扎。轻车在怒驼的抗拒下无法前行,隐喻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马嘶欲人立,令我竖毛发”一句,以马的嘶鸣和欲立的姿态,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恐惧。马的反应让诗人感到毛骨悚然,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惊心动魄。

“四山无居人,明月照积雪”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孤寂的画面,四面环山,无人居住,只有明月高悬,照亮了覆盖着积雪的山峰,营造出一种空旷而肃穆的意境。

“时方甲兵收,未乾新战血”两句,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动荡不安,战争刚刚结束,但鲜血尚未完全干涸,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况乃多盗贼,白昼闻杀越”则点明了社会治安的混乱,即使在白天也能听到杀戮的声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与危险。

最后,“平生所经地,忧虞转恇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之地的担忧与恐惧,这种情绪随着旅程的深入而愈发强烈。

“我行岂不迟,心伤望京阙”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虽然行动缓慢,但心中满是对京城的思念与向往,这份情感在艰难的旅途中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夜行乌桓道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社会动荡、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李裕
朝代:元   字:公饶   籍贯:元婺州东阳   生辰:1294—1338

文宗至顺元年进士。少从许谦学,撰《至治圣德颂》。英宗召见,令宿卫禁中。文宗时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陈州事,有惠政。改道州路总管府推官,时裕已卒一月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八赠汪秀才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

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

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笼。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一尊酒,知何处,又相逢。

奴星结柳,与君同送五家穷。

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

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

(0)

归途旅思

虚市斜阳早掩门,萧条州县抵深村。

残梅与客迎新岁,明月随人作上元。

(0)

答钟元达觅藕栽二首·其一

红妆翠盖出污涂,水面风吹醉欲扶。

自是凌波有仙种,文君莫讶茂陵姝。

(0)

驻马坡

将军气势溢江河,跃马曾来驻此坡。

坡下石头城最险,屯兵正自不消多。

(0)

岁暮示秋枚

来日云何亦大难,文章尔我各辛酸。

强年岂分心先死,倦客相依岁又寒。

试挈壶觞饮江水,不辞风露入脾肝。

何如且复看花去,蓑笠人归雪未残。

(0)

劝谕赈济诗

我朝未第日,乡间逢岁饥。

两率闾里人,相共行赈济。

饥民仅得食,免困饿而毙。

及我登第后,被罪归田里。

寻复拜召命,迤逦治行计。

忽见道途间,小儿有遗弃。

复自劝乡邦,割己用施惠。

日饭八千人,八旬乃休止。

于时已麦熟,粮食相接济。

我始趋行朝,蒙恩长宗寺。

初本不望报,人以为能事。

利司具切奏,还官不容避。

今年又少歉,我适帅泸水。

无户备饭食,所济俱用米。

聊舍三百斛,十中活一二。

又以一千石,减价平行市。

每石减十钱,庶几无涌贵。

更有不熟处,资简潼川类。

计用减价粜,所祈均获济。

我非财有馀,但悯民不易。

一时所施行,乐为之识记。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