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
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
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
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
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
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
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
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
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
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
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
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
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
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
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
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
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
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
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
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
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
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
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
--
--
--
--
--
--
--
--
--
--
--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风景象,通过对风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情感流露。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 从这里开始,诗人设问风起之所在,并且描绘了风轻拂过院墙,穿行于竹丛之间。这种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
接下来的几句“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 描述风在室内外穿梭,带动帐幔,轻拂晚霞,并且伴随着桃竹的展开和鸟翼的归巢。这段描写生动地传达了秋风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与变化。
"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 这几句则通过对竹、松声音的描写,以及水流的动态,展现了秋风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存在感。
接下来的“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 描述了风吹动树木,树叶间蟋蟀的鸣叫声,以及诗人拉开窗户,心中涌现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情感转向,表明秋风不仅是自然景象的一部分,也触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 这段落笔中,诗人通过演奏乐器、临水迎接秋天的到来,以及对凉爽之感和清风作颂留下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季节美景的珍视与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秋风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也抒发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