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黄卷青灯处,沧海桑田几变更。
独有龙洲洲上水,东流还作诵弦声。
昔人黄卷青灯处,沧海桑田几变更。
独有龙洲洲上水,东流还作诵弦声。
这首诗描绘了云津书院的历史变迁与永恒的文化传承。首句“昔人黄卷青灯处”,以“黄卷”和“青灯”象征古代学者勤奋读书的情景,点明了书院作为知识传承之地的历史背景。接着,“沧海桑田几变更”一句,运用自然界的巨大变化来比喻世事的变迁,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但书院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始终未变。
后两句“独有龙洲洲上水,东流还作诵弦声”,将视线聚焦于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龙洲洲上的流水。这里的“水”不仅指自然之水,也暗喻着知识的源泉和文化的流动。诗人通过“东流”与“诵弦声”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尽管外界环境和时代在不断变化,但书院中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却如同流水一般,持续不断地进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与自然的对比,展现了云津书院作为文化传承之所的恒久价值,以及知识与文化的不朽魅力。
吴中有耆硕,转徙淮南地。
自号草窗翁,所师僦贷季。
爱女适狂生,时人叹高义。
茅檐四五椽,绕篱杂花莳。
肘后悬灵枢,案前堆金匮。
园林斸药苗,屏风挂盐豉。
徙柳多奇情,针茅亦游戏。
梅福庄光甥,昔贤爱同志。
嗟余辞乡久,终岁不一至。
前年悬弧辰,留我十日醉。
示我平生业,周易蝇头字。
旁及老庄言,逍遥无物累。
自言岁龙蛇,逝将谢人事。
绩学翁所勤,近名翁所忌。
无人为表微,谁定黔娄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