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临山常却辇,北京旋跸日乘舟。
轻舆趁爽来仙籞,快马询安谒道周。
慈豫都因看好麦,薰风恰正绽芳榴。
高年食履增康健,愿奉徽游亿万秋。
南国临山常却辇,北京旋跸日乘舟。
轻舆趁爽来仙籞,快马询安谒道周。
慈豫都因看好麦,薰风恰正绽芳榴。
高年食履增康健,愿奉徽游亿万秋。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对皇太后驾临畅春园的热烈欢迎与喜悦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皇家礼仪的庄重与尊贵。
首句“南国临山常却辇,北京旋跸日乘舟”,以“南国”与“北京”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皇太后从南方前往京城的壮丽景象,通过“却辇”、“旋跸”、“乘舟”等词,展现了皇家出行的隆重与奢华。
接着,“轻舆趁爽来仙籞,快马询安谒道周”,进一步描述了皇太后抵达畅春园的情景。轻便的车辆在清凉的天气中缓缓前行,快马则疾驰于四周,询问皇太后的安好,体现了对皇太后的尊敬与关怀。
“慈豫都因看好麦,薰风恰正绽芳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同时,通过“薰风”与“芳榴”的美好意象,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
最后,“高年食履增康健,愿奉徽游亿万秋”,表达了对皇太后的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同时也预示着国家在皇太后的庇佑下将更加繁荣昌盛,象征着皇家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与尊贵,又蕴含了对皇太后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是一首充满敬意与祝福的佳作。
城头月白乌夜啼,上下择木不肯栖。
昔日养雏今已飞,哑哑唤母登好枝。
乌啼亦有树,子行得无归。
车中娘娘发素垂,綵旌日向东京驰。
东京土美桑枣肥,衣食可以无寒饥。
乌夜啼,啼何为,岁将晏矣归来兮!
溪童饮牛渡溪水,牛遇水深行复止。
人知水深牛不行,谁识回头顾其子。
桃林之野春雨晴,烧痕回绿春草青。
太守劝农当二月,土膏肥煖牛可耕。
邯郸城头征战息,宁戚徒劳吟《白石》。
一声笛里《太平歌》,牛背溪童自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