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杂沓铙鼓鸣,使君小队来郊坰。
旧时视草判花手,今学操剑驱民丁。
逆胡未灭壮士耻,子虽年少有典型。
短衣匹马肯从我,与子北涉单于庭。
旌旗杂沓铙鼓鸣,使君小队来郊坰。
旧时视草判花手,今学操剑驱民丁。
逆胡未灭壮士耻,子虽年少有典型。
短衣匹马肯从我,与子北涉单于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君在郊野检阅军队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宋代军事文化气息。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使君从文官到武官角色的转变,以及对年轻将领的期望与鼓励。
首句“旌旗杂沓铙鼓鸣”描绘了检阅现场的壮观景象,旌旗飘扬,鼓声雷动,营造出热烈而庄重的氛围。接着,“使君小队来郊坰”点明了使君的身份和行动,他带着随从,来到郊外进行军事检阅。通过“旧时视草判花手,今学操剑驱民丁”,诗人巧妙地将使君从前的文职形象与现在的军事角色进行了对比,暗示了他从文到武的转变,并表达了对其适应新角色的肯定。
“逆胡未灭壮士耻,子虽年少有典型”两句,既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也对年轻将领寄予厚望,认为他们应当以消灭敌人、实现国家统一为己任,即使年纪轻轻,也要成为后人的榜样。最后,“短衣匹马肯从我,与子北涉单于庭”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与年轻将领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北方边疆的挑战,体现了深厚的同僚情谊和共同的战斗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军事文化的风貌,也蕴含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和年轻一代的深切关怀与期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鼻祖家住江东边,推择为吏心静渊。
朝朝趋邑过圮上,时见暗碛光煜然。
平时奉佛心至谨,建立塔庙崇诸天。
试令便介识所在,退公始得来其前。
挥锄去沙若有物,微见铜像伤其颠。
须臾众睹全体见,端严相好巧且坚。
迎归供养备精洁,我家旧物犹青毡。
铢衣飘摇俱梵相,珠缨垂袅穿淮蠙。
虽非丈六黄金身,他处像设无能先。
不知何人妙陶冶,底用五色增华妍。
自兹累叶永为宝,如以衣钵更相传。
是时承平最盛际,正在景德咸平间。
画工难貌天人妙,劫风不动神光圆。
益知佛教来已远,遍满震旦尊金仙。
慈悲无量应成祷,影响若与人周旋。
耳则闻音目可观,此有妙理谁能诠。
宝光燄燄拥身后,贝花叶叶俱成全。
顶戴天冠工莫及,中有一佛立不偏。
有孙是为乡先生,决科衣冠遂蝉联。
大父持丧久庐墓,曾以此事形碑镌。
起身月卿出为郡,殿上寤主以一言。
易守乡邦凡五年,宠光赫奕当政宣。
移至湖心值兵燬,精庐灰灭因亡焉。
初闻诸父话遗迹,兴叹欲见无因缘。
扬州伯父初赋归,慨念孝感如参骞。
零丁募以十万钱,里巷响应庆愈绵。
木工先为小台殿,居以古像□□旃。
后人事之加笃敬,日袅香篆长蜿蜒。
衰宗幸有此奇特,信知福利非唐捐。
安得东归奉香火,晏坐终老甘三椽。
《次韵雷知院观音诗因叙家中铜像之详》【宋·楼钥】鼻祖家住江东边,推择为吏心静渊。朝朝趋邑过圮上,时见暗碛光煜然。平时奉佛心至谨,建立塔庙崇诸天。试令便介识所在,退公始得来其前。挥锄去沙若有物,微见铜像伤其颠。须臾众睹全体见,端严相好巧且坚。迎归供养备精洁,我家旧物犹青毡。铢衣飘摇俱梵相,珠缨垂袅穿淮蠙。虽非丈六黄金身,他处像设无能先。不知何人妙陶冶,底用五色增华妍。自兹累叶永为宝,如以衣钵更相传。是时承平最盛际,正在景德咸平间。画工难貌天人妙,劫风不动神光圆。益知佛教来已远,遍满震旦尊金仙。慈悲无量应成祷,影响若与人周旋。耳则闻音目可观,此有妙理谁能诠。宝光燄燄拥身后,贝花叶叶俱成全。顶戴天冠工莫及,中有一佛立不偏。有孙是为乡先生,决科衣冠遂蝉联。大父持丧久庐墓,曾以此事形碑镌。起身月卿出为郡,殿上寤主以一言。易守乡邦凡五年,宠光赫奕当政宣。移至湖心值兵燬,精庐灰灭因亡焉。初闻诸父话遗迹,兴叹欲见无因缘。扬州伯父初赋归,慨念孝感如参骞。零丁募以十万钱,里巷响应庆愈绵。木工先为小台殿,居以古像□□旃。后人事之加笃敬,日袅香篆长蜿蜒。衰宗幸有此奇特,信知福利非唐捐。安得东归奉香火,晏坐终老甘三椽。
https://shici.929r.com/shici/Cu5F8F.html
堂名醉白尚存不,词翰辉光射两眸。
天下曾除苏氏学,禁中却有太清楼。
旧碑于世已难见,真迹惟君乃得收。
感叹不堪衰泪落,林虑山下水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