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未识赋于归,只道深闺母是依。
一自催妆痴若梦,几番离别怒如饥。
画眉犹为颜容惜,分手何堪色笑违。
读罢新诗含泪和,泪痕多觉墨痕稀。
儿时未识赋于归,只道深闺母是依。
一自催妆痴若梦,几番离别怒如饥。
画眉犹为颜容惜,分手何堪色笑违。
读罢新诗含泪和,泪痕多觉墨痕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面对母亲出嫁时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儿对母亲的依赖与不舍,以及母亲离开后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首句“儿时未识赋于归”,点明了故事背景,即在女儿幼小的时候,还不懂得母亲即将出嫁这一事实。接着,“只道深闺母是依”一句,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依赖之情,认为母亲是自己在深闺中的依靠。
“一自催妆痴若梦,几番离别怒如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出嫁前的场景。女儿仿佛在梦中痴痴地等待,而当母亲真的要离开时,她的情绪变得激烈,如同饥饿般渴望留住母亲。
“画眉犹为颜容惜,分手何堪色笑违”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即使母亲要离开,女儿仍然为母亲的容貌着想,希望她能保持美丽。然而,当真正分别时,笑容却无法掩饰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最后,“读罢新诗含泪和,泪痕多觉墨痕稀”以女儿读完母亲留下的诗作后的情景收尾,泪眼模糊中,墨迹似乎也变得淡薄。这不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离去的哀伤,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消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女儿的视角,细腻地刻画了亲情的复杂与深刻,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痛苦。
水长许由溪,春寒入竹扉。
几人听夜雨,惟我怯单衣。
树罅青灯耿,篱根白菌肥。
明朝有忙事,推枕问渔矶。
风霆妙流行,日月互出没。
鬼神本良能,一气自伸屈。
南方有妖魂,缁衣而血食。
因讼默祈呼,桎梏脱顷刻。
逆迪曾靡分,唯事是凶谲。
吏有廷俊者,谓此非正直。
宜加以鈇钺,而焚其宫室。
予闻而壮之,作诗纪其实。
自从政教弛,刑祸众所怵。
凭依以为奸,白日成异物。
廷俊慎旃哉,刚方乃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