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连驰道北通庄,明月临门皎似霜。
沈水已消前日火,栖乌今换几垂杨。
楼前调马闻琼佩,台上吹箫待玉郎。
自是江南佳丽地,游丝飞絮尽生香。
南连驰道北通庄,明月临门皎似霜。
沈水已消前日火,栖乌今换几垂杨。
楼前调马闻琼佩,台上吹箫待玉郎。
自是江南佳丽地,游丝飞絮尽生香。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南京)的繁华与美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城市的夜景和人文风情。首句“南连驰道北通庄”描绘了道路的延伸,连接着南北方,象征着交通的便利与文化的交流。接着,“明月临门皎似霜”一句,以明月的皎洁比喻门庭的明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夜晚氛围。
“沈水已消前日火,栖乌今换几垂杨”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句描述了过去夜晚的热闹景象,后句则转向了现在的宁静,通过“栖乌”与“垂杨”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生机。接下来,“楼前调马闻琼佩,台上吹箫待玉郎”描绘了贵族或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通过“调马”、“吹箫”等细节,展现了他们的闲适与高雅。
最后,“自是江南佳丽地,游丝飞絮尽生香”总结了对金陵的赞美,强调了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充满了生活的香气,无论是自然界的游丝飞絮,还是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美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整首诗通过对金陵夜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帘外五更风。
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
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
雨润烟浓。
一江春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