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驱兔迫一衰翁,始信浮生总是空。
拈掇琴书终日事,依栖梅竹百年丛。
无官不用忧三黜,安分何劳送五穷。
咫尺上方钟鼓地,从师学佛便须躬。
乌驱兔迫一衰翁,始信浮生总是空。
拈掇琴书终日事,依栖梅竹百年丛。
无官不用忧三黜,安分何劳送五穷。
咫尺上方钟鼓地,从师学佛便须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乌兔追逐的世间浮沉中,深感人生如梦的哲理。首句以乌鸦追赶兔子的生动画面象征生命的匆忙与无常,而"一衰翁"则暗示了主人公的衰老和对世事的淡然。诗人通过"始信浮生总是空"表达出对人生虚幻本质的认识。
接下来,诗人描述自己整日沉浸在琴书之中,寄情于梅竹之林,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归宿,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无官不用忧三黜"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失意的豁达态度,"安分何劳送五穷"则进一步强调了知足常乐,不为贫穷所困的生活哲学。
最后,诗人提到净慈寺的钟鼓声近在咫尺,暗示了他对于佛法的亲近和向佛之心,认为学习佛法应当亲身实践,即"从师学佛便须躬"。整首诗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修行态度。
袖手云溪畔。看人间、纷纷饥乌腐鼠,触蛮交战。
便得金鱼垂玉带,多少雌黄点勘。
算此语、必非河汉。
直自弹冠班八座,更青春、数到期颐算。
一段玉,无纤玷。公难学处尤堪羡。
全似□、泠泠秋水,体清形健。
衮处从来高一著,那肯随人脚转。
要须是、常见乾坤清晏。
天意未教公猛去,要都俞、了却从公便。
歌寿斝,朱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