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别思,落月度关河。
树隐流沙短,山平近塞多。
雁池戎马饮,雕帐戍人过。
莫虑行军苦,华夷道正和。
北风吹别思,落月度关河。
树隐流沙短,山平近塞多。
雁池戎马饮,雕帐戍人过。
莫虑行军苦,华夷道正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景象,通过对北风、落月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边疆军人的思念和关怀。"北风吹别思,落月度关河"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情感基调,北风常被用来比喻离别之情,而落月则象征着夜的深沉和时间的流逝,加上“关河”这一特定的地理标志,更增添了一种边塞的孤寂。
"树隐流沙短,山平近塞多"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地貌特点,"树隐流沙短"可能暗示着自然环境的荒凉,而"山平近塞多"则显示出边疆地形的崎岖和军事要塞的众多。
"雁池戎马饮,雕帐戍人过"两句,则直接描写了军营生活的情景,“雁池”可能是指军营中的水源,而“戎马饮”则表现了战马的休息与补给;“雕帐”则是古代军用的帐篷,"戍人过"则暗示着边疆军人的巡逻和警戒。
最后,“莫虑行军苦,华夷道正和”两句,是对读者或同僚的一种劝慰和安抚。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可能是深深的忧虑与不易觉察的情感波动。在那个时代的语境中,“华夷道正和”很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或文化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军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
雪意涔涔满面风,杜郎马上若征鸿。
樽前谈笑我方惜,天外淮山谁与同。
行望酒帘沽白蚁,醉吟诗句入丹枫。
一时真赏无人共,尚忆江南把钓翁。
庐陵政事无全牛,恐是汉时陈太丘。
书记姓名不肯学,得纸无异夏得裘。
琢诗包纸送赠我,自状明月非暗投。
诗句纵横剪宫锦,惜无阿买书银钩。
蛮溪切藤卷盈百,侧理羞滑茧羞白。
想当鸣杵砧面平,桄榔叶风溪水碧。
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
君侯谦虚不自供,胡不赠世文章伯。
一涔之水容牛蹄,识字有数我自知。
小时双钩学楷法,至令儿子憎家鸡。
虽然嘉惠敢虚辱,煮泥续尾成大轴。
写心与君心莫传,平生落魄不问天。
樽前花底幸好戏,为君绝笔谢风烟。
已无商颂猗那手,请续南华内外篇。
北海樽中忘日月,南山雾里晦文章。
清朝不上九卿列,白发归来三径荒。
车辙马蹄疏市井,花光竹影照门墙。
人间荣辱无来路,万顷风烟一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