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交于气,惟兹召以神。
漫邀春作主,反教夜为臣。
得一清宁见,与参化育陈。
吾将心共洗,此际问天人。
万物交于气,惟兹召以神。
漫邀春作主,反教夜为臣。
得一清宁见,与参化育陈。
吾将心共洗,此际问天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金陵雪月仲春之夜的独特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首句“万物交于气,惟兹召以神”点明了自然界万物与气的关系,以及神灵在其中的召唤作用,暗示了自然界的运行遵循着某种超乎人类理解的力量或规律。接下来,“漫邀春作主,反教夜为臣”则通过对比春与夜的角色,表达了自然界中季节更替的自然法则,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昼夜交替的感慨。
“得一清宁见,与参化育陈”一句,诗人似乎在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与宇宙的生化过程相融合,表现出一种超越个体意识的宇宙观。最后,“吾将心共洗,此际问天人”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心灵的洗涤,与天地对话,寻求宇宙真理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谐与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洞察。
我年四十四,须发已见白。
况复秋冬来,尪然抱羸疾。
强颜班行中,公私有何益。
既不能随时,又不任陈力。
独无百亩田,独无五亩宅。
一朝辞禄养,何以谋代食。
欲留谅不能,欲去且未得。
公私两乖违,转展复反侧。
行藏去住间,贤者逝不惑。
若非太阿锋,割断利名索。
一朝复一朝,到老终役役。
古人邈已远,近事堪法式。
不见毛贞甫,四十挂朝帻。
悠哉复悠哉,客眉郁郁今日开。
两家兄弟各千里,同日报道从南来。
忆我行年十八九,来往君家最云久。
君家兄弟世所稀,文采风流仍孝友。
吾家兄弟颛且蒙,气味颇与君家同。
夜镫对照南国雨,春服同行沂上风。
今夕何夕忽相见,高楼夜月频开燕。
人生会合那可常,忽忽城东又追饯。
吾家子由亦欲旋,治任约共枫桥船。
劝君为我还少住,别后离愁分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