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藏远趋,微原欲探讨。
仁风秀群英,礼化淑怀抱。
讲堂逍遥处,相与笃皇道。
芹宫滋松华,泮池润瑶草。
瑶草日日长,松华岁岁好。
君子尚采采,衿佩以为宝。
先生藏远趋,微原欲探讨。
仁风秀群英,礼化淑怀抱。
讲堂逍遥处,相与笃皇道。
芹宫滋松华,泮池润瑶草。
瑶草日日长,松华岁岁好。
君子尚采采,衿佩以为宝。
这首诗《赠人》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及其周围环境,同时表达了对这位隐士高尚品德和美好品质的赞美。
首句“先生藏远趋,微原欲探讨”,开篇即点出隐士远离尘嚣,深入幽静之地,寻求心灵的探索与宁静。接着,“仁风秀群英,礼化淑怀抱”两句,以“仁风”和“礼化”象征隐士的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如同春风般滋养着周围的“群英”,使人心怀善良与和谐。进一步地,“讲堂逍遥处,相与笃皇道”描绘了隐士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坚守正道的情景,体现了其对理想与道德的执着追求。
“芹宫滋松华,泮池润瑶草”两句,运用自然景观的描写,将隐士所在的居所比作生长着松树与鲜花的芹宫,以及被池水滋润的瑶草,形象地展现了隐士生活环境的清雅与生机勃勃。最后,“瑶草日日长,松华岁岁好”寓意着隐士的美德如同瑶草与松华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彰显与美好。“君子尚采采,衿佩以为宝”则直接赞美了隐士的高洁品行,将其视为君子之德的象征,值得珍视与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高尚品德的赞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理想人格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老子烧香罢,蜂儿作队来。
徘徊绕襟袖,将谓是花开。
迫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
行穿小树寻暗朵,自挽芳倏嗅暖香。
却恨来时差巳晚,不如清晓看新妆。
朗吟清露温风句,恼杀诗翁只断肠。
春得鄿江信,香从定水来。
今年有奇事,正月木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