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赵簿景平二首·其一》
《赠赵簿景平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明道新坟草已春,遗风犹得见门人。

定知鲁国衣冠异,尽戴林宗折角巾。

(0)
翻译
春天里,明道先生的新坟上草木茂盛。
他的遗风仍然能从他的弟子们身上看到。
注释
明道:指明朝道,可能是一位历史人物或学者。
新坟:新建的坟墓,表示时间不久。
草已春:春天的草木繁茂。
遗风:遗留下来的风尚或教诲。
门人:弟子或追随者。
鲁国:古代诸侯国,这里可能代指儒家文化影响之地。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象征文化传统。
异:不同寻常,这里指有特色。
林宗:可能指林宗(如东汉的林虑县令林宗),或者代指明道先生。
折角巾:古代的一种头巾,表示朴素的士人装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所作,名为《赠赵簿景平二首(其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品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明道新坟草已春”,开篇即以明显的道路、新建的坟墓及春天的草木作为背景,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所谓的“明道”和“新坟”,或许指的是某位贤达之人的墓地,其周围环境在春季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遗风犹得见门人”,诗人通过对先人遗风的感叹,表明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记忆。这里的“遗风”指的是前人的美德或精神,而“门人”则是指守护这些传统的人。

“定知鲁国衣冠异”,这一句中,“定知”表达了诗人对某种事物的确信与肯定。而“鲁国衣冠异”则是说鲁国(古代的地区名,今山东省境内)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在当时是独特而显著的。

“尽戴林宗折角巾”,这一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赞赏。这里的“尽戴”可能是指所有的人都佩戴着,“林宗”或许是某位贤达之人的姓氏,而“折角巾”则是一个特定的装饰物品,或许是一种象征性的标志,代表了某种身份、地位或者文化认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行为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美德的尊重,以及对友人之贤达的赞誉。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闭门羹

一豆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

入门独慕相如侣,欲拨瑶琴弹凤凰。

(0)

赠益府裴录事

忽忽岁云暮,相望限风烟。

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

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

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

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

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

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耿耿离忧积,空令星鬓侵。

(0)

送夔州班使君

晓日照楼船,三军拜峡前。

白云随浪散,青壁与城连。

万岭岷峨雪,千家橘柚川。

还知楚河内,天子许经年。

(0)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

落日映危樯,归僧向岳阳。

注瓶寒浪静,读律夜船香。

苦雾沈山影,阴霾发海光。

群生一何负,多病礼医王。

(0)

送绛州郭参军

炎天故绛路,千里麦花香。

董泽雷声发,汾桥水气凉。

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

送客今何幸,经宵醉玉堂。

(0)

天长久词·其四

台殿云深秋色微,君王初赐六宫衣。

楼船泛罢归犹早,行遣才人斗射飞。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