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泣一何哀,鸣声如转磨。
无云乃作雨,凄凄泪交堕。
悲此下土民,斩刈遭殃祸。
仁圣不降生,天地日多过。
我生抱忠诚,与天素相左。
俯仰愧怍多,死生无一可。
茫茫饥溺怀,泪下悲坎坷。
天泣一何哀,鸣声如转磨。
无云乃作雨,凄凄泪交堕。
悲此下土民,斩刈遭殃祸。
仁圣不降生,天地日多过。
我生抱忠诚,与天素相左。
俯仰愧怍多,死生无一可。
茫茫饥溺怀,泪下悲坎坷。
这首诗名为《天泣》,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天空哭泣的情景,通过“天泣”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
首句“天泣一何哀”,直接点出主题,用“天泣”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将自然界的雨滴比作天空的眼泪,营造了一种悲伤、哀愁的氛围。接下来,“鸣声如转磨”进一步描绘了雨声的哀怨,仿佛是天空在诉说着内心的痛苦。接着,“无云乃作雨,凄凄泪交堕”两句,不仅描述了雨的突然降临,更强调了这种雨的凄凉性质,如同天空在无声地哭泣。
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人间,以“悲此下土民,斩刈遭殃祸”表达了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这里的“下土民”指的是生活在底层的百姓,他们遭受着各种不幸和灾难。“仁圣不降生,天地日多过”则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政治腐败的批判,认为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人间的苦难不断。
最后,“我生抱忠诚,与天素相左。俯仰愧怍多,死生无一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自认坚守忠诚,却发现自己与天道背离,面对人间的苦难,感到深深的愧疚和无奈,甚至对生死都感到迷茫和不可预测。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茫茫饥溺怀,泪下悲坎坷”则是对广大民众生活困境的直接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悲痛的抒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天泣”的意象,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苍星彗明河,三月丽朱方。
两月忽散落,一月留中央。
下有五星连,西近东少张。
仰面东北隅,流星坠綵芒。
谁令月有瘿,飘摇及吾窗。
须臾日东生,有星环四旁。
一星当日中,伫视摇晶光。
自北忽西旋,老阳已榆桑。
西北云一丝,翠晕扬清芳。
嫩云生碧藓,得句声琅琅。
俄见云有鱼,其大丈许长。
火绳纷绕之,昂然欲飞扬。
呼友与共观,此境已茫茫。
灵枢梦为病,周官梦为祥。
寤言札诸闼,庸俟知者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