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陶韵·其二》
《再和陶韵·其二》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古风

贤达不遗世,后来肯下交。

玄发一以变,感此徂年凋。

所怀寄绝俗,泰华未为高。

牛山纵寻斧,何时解干霄。

仲尼聘列国,未觉历日劳。

古今君臣义,比干更茅焦。

皇皇上天意,一物犹甄陶。

清泉黄金花,庶矣饥渴朝。

(0)
翻译
贤能之人不会遗弃尘世,后辈仍肯与之交往。
黑发一旦改变,感叹岁月匆匆流逝。
心中的志向寄托在超凡脱俗之上,泰山华山也不算高峻。
即使登上牛山寻找斧头,何时才能直上青云。
孔子周游列国,并未觉得日复一日的劳苦。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道义,比干和茅焦更为人称道。
皇天大意,万物都在不断塑造和考验。
清澈泉水配以黄金般的花朵,足以满足清晨饥渴的人们。
注释
遗世:遗弃尘世。
玄发:黑发。
徂年:流逝的岁月。
泰华:泰山、华山,代指高山。
牛山:古代山名,比喻人生短暂。
列国:指诸侯国。
比干:殷商忠臣,因直言进谏被剖心。
茅焦:秦时忠臣,曾劝说秦始皇放弃苛政。
甄陶:塑造和考验。
庶矣:足够,足以。
鉴赏

此诗为北宋时期诗人苏舜所作,名为《再和陶韵(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对古圣先贤的景仰。

“贤达不遗世,后来肯下交。”表明诗人认为有才能的人不会被时代所忽略,终将得到后来的认可和交流。

“玄发一以变,感此徂年凋。”则是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头发由黑转白,时间流逝,让人感到岁月匆匆。

“所怀寄绝俗,泰华未为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但似乎还未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牛山纵寻斧,何时解干霄。”此句中,“牛山”指的是古代贤才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而“干霄”则象征着最高的政治地位。诗人在询问自己何时能达到那样的地位。

“仲尼聘列国,未觉历日劳。”这里的“仲尼”是孔子的字,诗人提到孔子周游列国,传播道德,虽历经艰难,但并未感到疲惧。

“古今君臣义,比干更茅焦。”此句中,“比干”和“茅焦”都是历史上的忠臣。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古今君臣之间正义关系的赞赏。

“皇皇上天意,一物犹甄陶。”这句话强调了天命不可违抗,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天定的规律,就像陶器在窑中烧制一样,无法预测最终结果。

最后两句,“清泉黄金花,庶矣饥渴朝。”“清泉”象征着纯净无暇的诗意,而“黄金花”则是美好事物的比喻。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向往,即便在困顿中,也能保持艺术创造力,像清泉一样永远流淌。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自然景象的引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颂古三十八首·其十七

捧来前面请安名,黄檗高高唤一声。

剖出从前真面目,从兹佐得国风清。

(0)

偈颂八十七首·其二十四

今朝十月念五,黄龙有一转语。

分明更不囊藏,直截当阳为举。

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0)

俱胝一指头,一毛拔九牛。

华岳连天碧,黄河彻底流。截却指,急回眸。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

(0)

颂古十三首·其十

入门便喝绝商量,空奋双拳立纪纲。

反转杀人三角眼,丛林千古受灾殃。

(0)

布袋和尚赞

拊背乞钱成漏泄,回头转脑昧真机。

可怜闹里无人识,空自肩担布袋归。

(0)

祷雨颂

振法雷,击法鼓。布慈云,洒甘露。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