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望嘉祥山,晚投孙家圈。
墟曲烟火乱,天高云景鲜。
道旁一废碑,纠结苔蔓缠。
知是古乡校,篆笔有瑶镌。
况兹邹鲁邦,文物自古先。
云何丧乱后,俎豆没戈鋋。
当时揖让地,草木牛羊膻。
方今际文明,百举无弃捐。
子产如可作,诸生思执鞭。
晓望嘉祥山,晚投孙家圈。
墟曲烟火乱,天高云景鲜。
道旁一废碑,纠结苔蔓缠。
知是古乡校,篆笔有瑶镌。
况兹邹鲁邦,文物自古先。
云何丧乱后,俎豆没戈鋋。
当时揖让地,草木牛羊膻。
方今际文明,百举无弃捐。
子产如可作,诸生思执鞭。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圈里村》描绘了清晨远眺嘉祥山的景象,随后傍晚投宿在孙家圈的情境。诗人通过“墟曲烟火乱”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烟火气,以及“天高云景鲜”带来的清新自然。他注意到路边废弃的古碑,上面篆刻的字迹虽被苔藓覆盖,但仍能辨识出是古代乡校的遗迹,反映出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着,诗人感慨历史变迁,曾是礼仪之地的邹鲁邦(指山东地区,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文化繁盛),在战乱之后,礼乐制度荡然无存,只剩下荒芜与凄凉,连草木都沾染了羊群的腥膻。然而,诗人寄希望于当今文明时代,一切美好的传统都不会被遗忘,表达了对恢复文化繁荣的期待。
最后,诗人以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贤相)为例,呼唤如果能有像他那样的贤者领导,学子们定会积极学习,传承文明。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饱满,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变革的深沉思考。
太平寺壁沧烟浦,亭匀剪得寻丈许。
初惊汹汹欲掀天,熟视方方不踰矩。
潜珍毓怪疑无数,又疑勇斗鲸鹏聚。
掩敛光芒不呈露,定在崩奔漩澓处。
三江既入九派分,南江北江相与邻。
中泠一滴浑不得,滔滔清彻岷山脉。
故家门掩岷山云,送江入海窥蓬瀛。
山遥海阔三万里,一芥不浮长止止。
六鳌不动风不摇,烂银城阙明霞起。
回头观此破屋壁,千涛万浪寻无迹。
乡来有术只观澜,只今观画宁无术。
采薇不疗餐英瘦,著眼无从到朵颐。
秋露染毫馀晓馥,便成画饼亦忘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