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歌大风,雄气云飞扬。
武帝塞瓠子,放歌亦苍凉。
高欢攻玉壁,士卒多死丧。
势穷解围去,悲感涕泗滂。
斛律敕勒歌,声情何慨慷。
千古绝妙词,风低见牛羊。
古来枭杰士,成败皆非常。
奄奄无生气,蜍志诚可伤。
汉高歌大风,雄气云飞扬。
武帝塞瓠子,放歌亦苍凉。
高欢攻玉壁,士卒多死丧。
势穷解围去,悲感涕泗滂。
斛律敕勒歌,声情何慨慷。
千古绝妙词,风低见牛羊。
古来枭杰士,成败皆非常。
奄奄无生气,蜍志诚可伤。
这首诗《咏怀二首(其一)》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创作,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几位杰出人物,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北齐高欢、斛律金等,以及他们不同境遇下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句“汉高歌大风,雄气云飞扬”,描绘了汉高祖刘邦在《大风歌》中豪迈的歌声,仿佛能将雄壮之气化为云雾在空中飘扬,展现出刘邦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接着,“武帝塞瓠子,放歌亦苍凉”则转向汉武帝刘彻,他在瓠子河口堵塞洪水时的放歌,虽然充满豪情,但背后也透露出一种苍凉与无奈,反映了帝王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力感。
“高欢攻玉壁,士卒多死丧”,描述了北齐高欢攻打玉壁城时的惨烈景象,士兵们伤亡惨重,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势穷解围去,悲感涕泗滂”进一步深化了高欢的悲剧色彩,当形势危急时,他不得不撤退,内心的悲痛与绝望溢于言表,泪水如江河决堤般涌出。
“斛律敕勒歌,声情何慨慷”,转向北齐斛律金的《敕勒歌》,以其慷慨激昂的歌声,表达了对自由与民族精神的向往,尽管时代背景不同,但这种情感的共鸣跨越时空。
“千古绝妙词,风低见牛羊”是对《敕勒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词句优美,意境深远,如同风吹过草原,远处可见牛羊,形象地描绘了诗歌带来的广阔想象空间。
最后,“古来枭杰士,成败皆非常。奄奄无生气,蜍志诚可伤。”总结了历史上的枭杰之士,他们的命运往往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最终可能走向衰败和消亡,表达了对这些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回顾,探讨了英雄主义、命运、情感与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一州横制浙江湾,台榭参差积翠间。
楼下潮回沧海浪,枕边云起剡溪山。
吴江水色连堤阔,越俗舂声隔岸还。
圣代牧人无远近,好将能事济清闲。
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
波红分影入,风好带香来。
得地依东阁,当阶奉上台。
浅深皆有态,次第暗相催。
满地愁英落,缘堤惜棹回。
芳浓濡雨露,明丽隔尘埃。
似著胭脂染,如经巧妇裁。
奈花无别计,只有酒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