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当年论太平,谏书虽在已尘生。
三秋胜气横金甲,半夜离歌掩玉笙。
庭下绿槐空自老,匣中长剑为谁鸣。
壮图未就冠先挂,从此无由听履声。
慷慨当年论太平,谏书虽在已尘生。
三秋胜气横金甲,半夜离歌掩玉笙。
庭下绿槐空自老,匣中长剑为谁鸣。
壮图未就冠先挂,从此无由听履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圭为其友王懿敏的离职挽留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慷慨当年论太平”一句,慷慨指豪迈不羁之态,言当年我们曾经一起畅谈过如何实现国家的太平盛世,但如今这些议论已经被尘土所掩盖。这里既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也透露出一种时代变迁、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
“谏书虽在已尘生”则进一步描绘出当年的奏章和建言如今早已被积满了厚重的尘土,象征着那些美好的愿望已经无法再现。
接下来的两句,“三秋胜气横金甲,半夜离歌掩玉笙”,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壮观的宴席和一个深夜的别离。三秋指的是深秋,胜气即是英勇的气概,金甲可能象征着军人的威武或官员的尊贵;半夜离歌则展现了朋友之间不舍的感情,而玉笙在这里代表了一种清高脱俗和美好的音乐。
“庭下绿槐空自老,匣中长剑为谁鸣”两句,庭下绿槐指的是家中的槐树依然郁郁葱葱,但主人已不再关注它们的成长,这里暗示了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匣中长剑则寓意着曾经的英勇和激情,如今却只能为无声鸣响,表达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
最后两句,“壮图未就冠先挂,從此无由听履声”,壮图即是壮志豪图,冠指的是官帽或头冠,这里说壮图尚未完成,就已经挂起了冠冕,意味着王懿敏的仕途生涯已暂告一段落;从此无由听履声,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不可预知的迷茫和失落感。
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鲜活的意象和流畅的笔法,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君不见,鲲鹏变化几千里,顷刻抟风任迁徙。
朝游溟渤夕天池,大人豹变亦如此。
毗舍耶外婆娑洋,指南针指向南航。
大地旧闻称富媪,新洲今已号仙乡。
土壤膏腴民力裕,犹认郑和栖泊处。
舳舻远接太平洋,物产近凌西印度。
百年政教属西欧,眼见东邻势力侔。
不特蛮酋齐屈膝,行看骄子亦低头。
廿纪移民新政策,共道南进尤宜北。
已敷文教暨南邦,又树声威震南国。
况闻启土辟山河,大半闽峤越隽多。
此去同文更同种,信知地利兼人和。
我歌南风送君去,一篇权作南征赋。
他时返棹得南琛,翠羽明珠不知数。
华州附太华,不辨太华山。
同州三百里,顾得见孱颜。
高人在山中,山人了不关。
姓氏驰远方,远客争来攀。
千里不见睫,与此同一般。
我过铜陵矶,莫认青阳甸。
远远无为军,反及九华面。
云际有芙蓉,九朵莲花瓣。
江神与醯鸡,狡狯宁目眩。
一叶障太山,何况渺兹县。
江水去悠悠,两岸即池州。
华山不可望,更望九华楼。
凉风捲地吹秋来,秋之为气何清哉。
紫箫露华浴万宇,暑神欲驻难裴回。
今年舍我去者二百二十有五日,今日之后谁使来日来相催。
琥珀满卮,发越清奇。
万物脆而易化,五官灵而多知。
一世之间几千万人,一人之心几千万变,碎裂神气纷云为。
液槁矣而告惫,气翻然而相辞。
适之变化,不知其谁。气母一丸,空虚跳跃。
金浮木沉,老怪消铄。我之变化,亦不知谁。
苍苍茫茫万万古,玄瞳烱歘夜不瞽。
醉中唤秋与秋语,秋辞凄脆咽不吐。
忽欲骑鲸汗漫游,海藏飞出白玉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