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苍黄梦魂蹙,邻婺无儿掩扉哭。
敝襦已典屋谁鬻,后圃葵苗但有绿。
瓮虚不剩两升粟,粟为珍珠菜为玉。
减餐预慰明日腹,出向河壖拉枯木。
河壖弃鱼雀来啄,掠地鹰鹯猛相逐。
风声呼呼尘眯目,荆棘刺手木难束。
泥垢沾衣血盈掬,邻婺无儿苦茕独。
邻婺有儿隶兵牍,昔战螺门死刀镞。
天地苍黄梦魂蹙,邻婺无儿掩扉哭。
敝襦已典屋谁鬻,后圃葵苗但有绿。
瓮虚不剩两升粟,粟为珍珠菜为玉。
减餐预慰明日腹,出向河壖拉枯木。
河壖弃鱼雀来啄,掠地鹰鹯猛相逐。
风声呼呼尘眯目,荆棘刺手木难束。
泥垢沾衣血盈掬,邻婺无儿苦茕独。
邻婺有儿隶兵牍,昔战螺门死刀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穷家庭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悲苦与无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物质极度匮乏、生活艰辛的背景下,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状的无力感。
首句“天地苍黄梦魂蹙”,开篇即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接下来,“邻婺无儿掩扉哭”一句,通过邻居失去孩子的悲剧,进一步强化了生活的苦难与绝望。
“敝襦已典屋谁鬻”表现了主人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典当衣物,甚至可能连住处都难以保全的境况。“后圃葵苗但有绿”则以生机勃勃的葵苗,反衬出周围环境的贫瘠与生活的艰难。
“瓮虚不剩两升粟”、“粟为珍珠菜为玉”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粮食的极度短缺,将普通的食物赋予了珍贵的价值,凸显了主人公生活的困顿。
“减餐预慰明日腹”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饥饿的恐惧,提前减少饮食以应对未知的困难。“出向河壖拉枯木”则展现了主人公为了生存,不惜冒险到河边寻找可以烧煮的食物,揭示了生活的逼仄与艰苦。
“河壖弃鱼雀来啄”、“掠地鹰鹯猛相逐”描绘了河边的景象,既有自然界的残酷,也有主人公面临的危险与挑战。“风声呼呼尘眯目,荆棘刺手木难束”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以及主人公在逆境中挣扎的艰难。
“泥垢沾衣血盈掬,邻婺无儿苦茕独”两句,直接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不仅身体上饱受磨难,心灵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与痛苦。“邻婺有儿隶兵牍,昔战螺门死刀镞”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与他人的命运差异,以及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在极端困境下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阴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
曾骑竹马傍洪厓,二十馀年变物华。
客梦等闲过驿阁,归帆遥羡指龙沙。
名题小篆矜垂露,诗作吴吟对绮霞。
岁暮定知回未得,信来凭为寄梅花。
台畔西风御果新,芳香精彩丽萧辰。
柔条细叶妆治好,紫蒂红芳点缀匀。
几朵得陪天上宴,千株长作洞中春。
今朝圣藻偏流咏,黄菊无由更敢邻。
省署皆归沐,西垣公事稀。
咏诗前砌立,听漏向申归。
远思风醒酒,馀寒雨湿衣。
春光已堪探,芝盖共谁飞。
曾持使节驻毗陵,长与州人有旧情。
为向驿桥风月道,舍人髭鬓白千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