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湘筠、一痕梦雨,三生絮禅难证。
十年恩怨鸳鸯褥,花底月明交影。眠未稳。
倩金匼余香,融得相思凝。啼莺唤醒。
怎小倦搴帷,落英如雪,换却好风景。
青春事,准拟采芳幽径。兰苕翡翠相并。
随函喜鹊猜应到,倘有银河中梗。人语静。
怅细雨红梨,添了花枝病。霜钟暮警。
荡宛转吟魂,双烟凌紫,绕遍翠鸾镜。
傍湘筠、一痕梦雨,三生絮禅难证。
十年恩怨鸳鸯褥,花底月明交影。眠未稳。
倩金匼余香,融得相思凝。啼莺唤醒。
怎小倦搴帷,落英如雪,换却好风景。
青春事,准拟采芳幽径。兰苕翡翠相并。
随函喜鹊猜应到,倘有银河中梗。人语静。
怅细雨红梨,添了花枝病。霜钟暮警。
荡宛转吟魂,双烟凌紫,绕遍翠鸾镜。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沉的言情主题。开篇“傍湘筠、一痕梦雨,三生絮禅难证”,以湘竹的轻柔与梦中的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暗示着情感的复杂与难以捉摸。接着,“十年恩怨鸳鸯褥,花底月明交影”两句,通过十年的时光流转与鸳鸯褥上的月光交映,描绘了情感的长久与深刻,以及其中蕴含的矛盾与纠葛。
“眠未稳。倩金匼余香,融得相思凝。”写出了主人公难以入眠,被金匼(一种香料)的余香所萦绕,相思之情如同凝固一般,无法释怀。接下来,“啼莺唤醒。怎小倦搴帷,落英如雪,换却好风景。”通过啼莺的叫声,将主人公从梦境中唤醒,面对现实中的落花如雪,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以及情感的失落与转变。
“青春事,准拟采芳幽径。兰苕翡翠相并。”这一句表达了对美好青春时光的回忆与向往,以及与心爱之人共同漫步于幽径的美好想象。然而,“随函喜鹊猜应到,倘有银河中梗。”则引入了喜鹊传信的典故,预示着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中间或许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或阻隔。
最后,“人语静。怅细雨红梨,添了花枝病。霜钟暮警。”在寂静的人声中,细雨中的红梨树似乎也染上了病态,象征着情感的脆弱与哀愁。而“双烟凌紫,绕遍翠鸾镜。”则以烟雾缭绕、翠鸾镜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迷离与深远,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深沉的言情主题,以及情感在时间流逝与现实挑战面前的脆弱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