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声中柏子烟,高僧日日看云眠。
当年象虎今何在,千古寒堂一铁鞭。
万壑声中柏子烟,高僧日日看云眠。
当年象虎今何在,千古寒堂一铁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山寺景象。"万壑声中柏子烟",通过万籁俱寂的山谷中袅袅升起的柏子烟,展现了寺庙的清幽与禅意,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高僧日日看云眠",高僧每日沉浸在观云的状态中,生活简单而超然,体现了佛教修行者的淡泊和禅定。
后两句"当年象虎今何在,千古寒堂一铁鞭"则带出历史的沧桑感。"象虎"可能象征过去的威严或力量,如今已不在,只剩下那历经岁月的"千古寒堂"和一柄铁鞭,暗示着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这铁鞭或许曾是戒律的象征,现在却成为历史遗迹,引人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写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浓厚的禅宗意境。
阿母昔年生子时,灵鹊群飞庭树枝。
自从阿母生子后,一月一年来上楼。
人言鹊声能送喜,为报君家得贤子。
十龄能读书,二十走马青云衢,三十得官东海隅。
阿母骑鸾上天去,故巢几度空山雨,鹊声犹绕庭前树。
子今远游天一方,不见白头在中堂,但闻唼唼鸣朝阳。
唼唼复唼唼,风吹庭树叶。
叶落枝头还再生,安得母来闻鹊声。
梨花月白春冥冥,城乌夜啼当二更。
白头老翁识乌语,挥弦弹作乌啼声。
初弹翩翩飞绕树,再弹哑哑栖不住。
雌雄引子复回翔,下上呼群自来去。
高逼天门清露寒,牵牛蹋浪银河乾。
低翻塞草黄云晚,秦女思家玉关远。
联联绵绵忽作行,恍然无声风满堂。
老翁拂袖入门去,海日杲杲生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