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寄题堪上人云外轩》
《次韵寄题堪上人云外轩》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万重云外一蘧庐,想见降龙长者居。

溪上过桥谁觅路,峰头飞锡已凌虚。

汉台列像焉知许,陶岫吟归孰起予。

傥憩夜炉煨芋处,可能更读邺侯书。

(0)
翻译
在万重云彩之外有一座小屋,猜想那是降龙长老居住的地方。
走过溪上的小桥寻找路径,僧人已经飞身越过山峰,仿佛凌空而行。
汉台上的雕像谁能理解其中深意?陶渊明的诗篇又有谁能唤醒我。
如果能在夜晚炉火旁休息,也许还能阅读到邺侯留下的书籍。
注释
蘧庐:简陋的小屋,这里指僧人的住所。
降龙长者:比喻有道行的高僧。
汉台:古代宫殿或庙宇中的平台,此处可能指历史遗迹。
陶岫: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代指田园生活。
夜炉:夜晚的炉火,象征温暖和宁静。
邺侯: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因其曾被封为邺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与古朴生活的画面。开篇“万重云外一蘧庐”,设定了一个远离尘世、隐于云雾之中的田园景象。“想见降龙长者居”则展现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隐逸生活的憧憬。

接着“溪上过桥谁觅路,峰头飞锡已凌虚”,诗人通过描绘溪水之上的桥梁和山峰间飘浮的锡烟,表达了自己对于探寻世外桃源式宁静生活的渴望。这里的“觅路”暗示着对精神家园的寻求,而“飞锡已凌虚”则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意境。

诗的后半部分“汉台列像焉知许,陶岭吟归孰起予”,通过对历史遗迹和古人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崇和个人的隐逸情怀。“汉台”指的是汉代遗留下来的宫殿或台榭,“列像”则是指陈列着古代名人的画像。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想要从中获得灵感的愿望。

最后“傥憩夜炉煨芋处,可能更读邺侯书”,描绘了一个寒冷夜晚,诗人独自在屋内取暖并烹煮着芋头的情景。这里的“傥憩”是形容夜晚的寂静,而“夜炉煨芋处”则表现出一种平淡且充实的生活态度。“可能更读邺侯书”,则表明诗人即使在这样的平凡之中,也不忘阅读古籍,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和智慧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古挽歌·其三

可惜罗衣色,看舁入水泉。

莫愁埏道暗,烧漆得千年。

(0)

洞中仙草严冬绿,江外灵山腊月青。

(0)

答顺宗皇帝问·其二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0)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其四

花坞蝶双飞,柳堤鸟百舌。

不见佳人来,徒劳心断绝。

(0)

贺新凉.常熟芙蓉庄红豆树顾曲江处士手植后归钱牧斋适牧斋八十寿其花盛开结宝因以为瑞今又百馀年矣辛巳秋吾宗培九主政邀同人赋诗皆妍丽可喜余填此曲得四解·其一

谁种相思子。百年来、沧桑满眼,树犹如此。

叹息王孙今憔悴,文采风流尽矣。

恋一霎、浓香绣被。

素手撷来鹦鹉粒,奈蘼芜、晼晚残阳里。

温柔梦,鸳湖水。彦回可惜身迟死。

念生平、掞天摛藻,谁成信史。

铜辇秋衾随浩劫,无复当时朝士。

说天宝、开元遗事。

认取流丹花藏处,问故家、乔木今馀几。

虞渊簿,上林记。

(0)

课儿联·其九二三

理财刘晏正;安国李晟忠。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