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僧房夜坐》
《僧房夜坐》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说到死生处,令人羡出家。

法身终不坏,浊世自无涯。

梵夹金销字,经帘綵散花。

拥炉待月上,溶雪煮春芽。

(0)
鉴赏

这首诗《僧房夜坐》是宋代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描绘僧人夜晚在僧房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佛教对生死观的独特理解与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首句“说到死生处,令人羡出家”,开篇即以一种引人深思的语气,表达了对出家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出家人面对生死的态度更为超然,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解脱而非物质的享受。接下来,“法身终不坏,浊世自无涯”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关于法身(即佛性)永恒不变的观点,以及对尘世无尽轮回的理解。法身不坏意味着灵魂或精神层面的永生,而浊世无涯则暗示了人生的苦难与无常。

“梵夹金销字,经帘綵散花”描绘了僧人日常修行的生活细节。梵夹指的是装有佛经的书卷,金销字则可能是指佛经上的金字,显示出对经典的尊崇与重视。经帘綵散花则可能是指僧人在诵读经文时,花瓣随风飘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僧人的虔诚与修行的严谨,也暗示了佛教文化中对美的追求与和谐共生的理念。

最后,“拥炉待月上,溶雪煮春芽”两句,将画面推向了夜晚的静谧与禅意之中。拥炉取暖,等待月升,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变化的淡然;溶雪煮春芽,则可能寓意着新生与希望,或是对自然循环的敬畏与顺应。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僧人夜间的日常生活,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宇宙规律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夜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于生死、法身、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和赵德麟

故国春浓懒纵观,强寻幽境步蹒跚。

风酣蕙草清香煖,烟湿杏花红粉寒。

但觉时光自催换,可怜人事几悲酸。

百年未必长于梦,虚作邯郸枕上看。

(0)

古渔父词十二首·其七

曾见三闾屈大夫,强将清浊较贤愚。

如今更觉前言拙,醒醉由来本不殊。

(0)

嘉熙戊戌季春一日画溪吟客王子信为亚愚诗禅上人作渔父词七首·其二

翁妪齐眉妇亦贤,小姑颜貌正笄年。

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柂前。

(0)

赠茅也休·其一

逢人说也休,举世任沉浮。

清磬野云晓,素琴山月秋。

诗材频料理,世事不经求。

每向沧波上,时时戏鸭鸥。

(0)

题云海亭

二十年前曾到此,重来又是晚春时。

芦因水长全然短,山被云遮分外奇。

渔艇添成古图画,雁行点破碧琉璃。

布衣憔悴江湖客,闲倚栏干自觅诗。

(0)

唱和暂停霖淫复作因书四韵呈仲咸兼简宋从事

山云漠漠雨霏霏,正是骚人唱和时。

谪宦惭无贾生赋,愁霖合有谢公诗。

已妨步月尘凝榭,恐误登高菊满篱。

且喜宾筵得同道,不为篇什欲何为。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