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鸿有意避云罗。问何处,是行窝。今古一渔蓑。
收揽了、闲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两鬓已成皤。髀肉尽消磨。
浑换得、功名几何。
冥鸿有意避云罗。问何处,是行窝。今古一渔蓑。
收揽了、闲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两鬓已成皤。髀肉尽消磨。
浑换得、功名几何。
这首元代刘因的《太常引》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心境。"冥鸿有意避云罗",以大雁比喻诗人,表现出对尘世纷扰的刻意远离,如同鸿鸟避开罗网。他自问何处能寻得安宁的栖息之处,答案是"今古一渔蓑",即渔夫的生活,暗示着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收揽了、闲人最多",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满足,尽管这在他人看来可能平淡无奇。接下来,他提到"求田问舍,君休笑我",表明他对世俗追求的淡泊,即使被人嘲笑,也无妨于他的选择。
"两鬓已成皤",通过描写自己头发斑白,暗示岁月流逝和人生经历,而"髀肉尽消磨"则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消磨和身体的疲惫。然而,诗人并不后悔,他认为这种生活换来的是"浑换得、功名几何",即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认为这些远不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词展现了刘因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隐士情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