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跋兰坂,邮程率素知。
儿孙示勤勚,老幼切询咨。
民隐呈豳野,官方戒茧丝。
沿途看好稼,所喜略于斯。
策马跋兰坂,邮程率素知。
儿孙示勤勚,老幼切询咨。
民隐呈豳野,官方戒茧丝。
沿途看好稼,所喜略于斯。
此诗描绘了皇帝弘历策马巡视民间的情景。首句“策马跋兰坂”生动展现了皇帝亲临实地考察的场景,体现了其深入民间、关心民生的态度。接着,“邮程率素知”表明皇帝对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显示了其治理国家的智慧与经验。
“儿孙示勤勚,老幼切询咨”两句,通过描述皇帝询问并关注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表现了他对于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在治理国家时注重听取各方意见的决心。这不仅体现了君主的仁政思想,也反映了古代政治中重视民意的传统。
“民隐呈豳野,官方戒茧丝”则进一步强调了皇帝在巡视过程中,不仅关注民众的困难和需求(“民隐”),还要求官员们警惕细微之处的疏漏(“茧丝”),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的细致入微和高标准要求。
最后,“沿途看好稼,所喜略于斯”表达了皇帝在巡视途中,不仅关心民生,还特别留意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显示出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经济基础的关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帝弘历亲民爱民、勤政爱农的形象,以及其治国理政的深思熟虑和全面考量。
我本耕田夫,老矣纡郡章。
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
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
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
秋田失一饱,我食不下吭。
宁知事大缪,以肉齿步光。
每遭官长骂,刚肠怒生芒。
归来几何时,有过墙下桑。
西风一叶脱,野草忽已黄。
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
霜洗梅花春满握,夜寒吹老城头角。
琐窗砚作离骚香,吐句不教花莫落。
裁量要是修月手,我欲追随惭笔阁。
平生万事不挂口,爱诗苦未厌溪壑。
有人肯筑风骚坛,敢不束甲三距跃。
当时只料孤凤凰,不与鸡群同抱啄。
拔旗赵壁决此胜,金鼓俄惊自天落。
一嗔纵得马辟易,已觉楚歌声四薄。
夜光明月以暗投,心甚爱之颜有怍。
公诗端似大国晋,玉帛诸侯赖联络。
倘令吴楚主夏盟,获麟正恐春秋作。
歙州虽小水如练,沤鸟亦知文字乐。
此盟定自不可寒,把住梅花更商确。
夜窗或许时过从,莫问圣清与贤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