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君王已赐环,金陵亦在五云间。
两都争识神仙吏,三礼仍居侍从班。
伏枕乡心悬碣石,挂帆秋色照钟山。
谢公墩上重回首,绝代风流尚可攀。
见说君王已赐环,金陵亦在五云间。
两都争识神仙吏,三礼仍居侍从班。
伏枕乡心悬碣石,挂帆秋色照钟山。
谢公墩上重回首,绝代风流尚可攀。
这首诗描绘了李脩吾转任南祠部后,君王对其的恩宠与地位的提升,以及其在政坛上的显赫声望。首联“见说君王已赐环,金陵亦在五云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李脩吾受到的极高荣誉和尊崇,仿佛他已与天宫相连。颔联“两都争识神仙吏,三礼仍居侍从班”则进一步强调了李脩吾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同时他依然保持着高官厚禄的地位。
颈联“伏枕乡心悬碣石,挂帆秋色照钟山”运用了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李脩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在新职位上的适应与努力。碣石象征着遥远的家乡,而钟山则是金陵的标志,通过这两处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当前处境的理解。
尾联“谢公墩上重回首,绝代风流尚可攀”则以历史人物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对李脩吾才能与风度的赞美,同时也鼓励他继续追求卓越,如同谢公一样,成为时代的佼佼者。整首诗通过对李脩吾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
每忆曾游处,东林惠远房。
老来情更重,师去兴何长。
涧曲泉声咽,松深露气香。
题诗寄楚老,惆怅不成章。
东海馀风大,陶唐遗思深。
何如观遍舞,奏鼓间摐金。
清管调丝竹,朱弦韵雅琴。
八行陈树羽,六德审知音。
至道兼韶濩,充庭总韎任。
高天度流火,落日广城阴。
百神谐景福,万国仰君临。
大乐非钟鼓,且用戒民心。
天衢号九经,冠盖恒纵横。
忽逢怀刺客,相寻欲逐名。
我住河阳浦,开门望帝城。
金台远犹出,玉观夜恒明。
筵羞太官膳,酒酿步兵营。
悬床接高十,隔帐授诸生。
流水琴前韵,飞尘歌后轻。
大子难为弟,中子难为兄。
小子轻财利,实见陶朱情。
龙轩照人转,骥马嘘天明。入门俱有说,至道胜金ぷ。
出门会亲友,天官奏德星。
大妇训端木,中妇训刘灵。
小妇南山下,击缶和秦筝。
群宾莫有戏,灯来告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