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高隐惟南岳,自笑孤云未是闲。
松下水边端坐者,也应随倒说居山。
一身高隐惟南岳,自笑孤云未是闲。
松下水边端坐者,也应随倒说居山。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自贤的作品,名为《偈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位高人隐士的形象,他选择南岳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与孤云为伴,生活清闲自在。诗人自嘲地说,即使自己像孤云般独处,但并未感到真正的闲逸,因为连松下水边静坐的人,似乎也在谈论着山中的生活,流露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共鸣。整首诗简洁明快,寓含深意,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超脱尘世的修行理念。
竹西亭下路,二十四桥迂。
有志风寒地,携家雨雪途。
杯酣看玉蕊,橐重载湖珠。
写就乌丝句,无妨寄雁奴。
痴绝有庵不肯住,弄月挑云径山去。
地水火风分裂时,亲书赠予黄葛布。
蜕封读罢咽无语,会得龙须能避暑。
岂知玉骨本清凉,书则珍藏布不取。
源老忽踏幽深路,道在隔山遥望处。
巨帙已载烂葛藤,何堪又送閒家具。
开眼一看笑呵呵,犹有这个可奈何。
来而不往非世法,聊效芹忱愧不多。
两角茶,十袋面,宝瓶飞钱五十万。
虔心献此一瓣香,奉为禅师作清荐。
且问先师来不来,玉山庵顶白云开。
更烦大众打圆相,拨取青莲火里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