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犹树人,爱山如爱士。
趋庭闻斯言,三十年于是。
沧海变桑田,人物杂悲喜。
相持一尊酒,远慰风尘子。
游子独停杯,四顾情难已。
巍巍苍卞峰,渺渺太湖水。
仿佛神兮来,不期俱集此。
举目谁与言,满林芳桃李。
树木犹树人,爱山如爱士。
趋庭闻斯言,三十年于是。
沧海变桑田,人物杂悲喜。
相持一尊酒,远慰风尘子。
游子独停杯,四顾情难已。
巍巍苍卞峰,渺渺太湖水。
仿佛神兮来,不期俱集此。
举目谁与言,满林芳桃李。
这首诗以“树木犹树人,爱山如爱士”开篇,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崇敬和对人的品格的赞美。接下来,“趋庭闻斯言,三十年于是”,诗人回忆了三十年前在爱山台上的谈话,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沧海变桑田,人物杂悲喜”,描绘了世事变迁,人情冷暖,既有沧桑巨变的感叹,也有对人间百态的洞察。接着,“相持一尊酒,远慰风尘子”,通过饮酒这一行为,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慰藉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游子独停杯,四顾情难已”,游子独自饮酒,环顾四周,难以抑制心中的情感,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最后,“巍巍苍卞峰,渺渺太湖水”,以壮丽的山水景象收尾,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深远。
全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杨君好古天下无,自信独与常人殊。
勤身所营世或弃,反眼不顾我以趋。
彼其察物类有道,能取精妙遗其粗。
官卑俸薄不自给,买童教乐收图书。
客来呼童理弦索,满面狼籍施铅朱。
樽前一听啄木奏,能使四坐改观为欢娱。
有时陈书出众画,罗列卷轴长短俱。
破缣坏纸抹漆黑,笔墨仅辨丝毫馀。
补装断绽搜尺寸,分别品目穷锱铢。
以兹为玩不知老,自适其适诚吾徒。
岂无高门华屋贮妖丽,中挂瑶圃昆崙图。
青红采错乱人目,珠玉磊落荧其躯。
苟非绝艺与奇迹,杨君视之皆蔑如,杨君好古天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