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代答三首·其二》
《代答三首·其二》全文
明 / 黎景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忆初文梓倚新声,转盼商音绿牖惊。

霜气半侵鸳被冷,露华遥共翠帘清。

空教倩女魂难去,料得荆王梦不成。

解意屡呼秦吉了,秋期谁谓杳无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首句“忆初文梓倚新声”,仿佛在回忆起一段美好而遥远的往事,以文梓(梓树)倚靠新声,暗示着情感的依恋与怀念。接着,“转盼商音绿牖惊”一句,通过“商音”(古代五声音阶之一,常与悲凉、忧郁相关联)和“绿牖”(绿色的窗户,象征生机与希望),展现了情感从喜悦到忧伤的转变,绿牖的突然惊动,似乎预示着某种不祥或变化的到来。

“霜气半侵鸳被冷,露华遥共翠帘清”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霜气与露华,鸳鸯被与翠帘,一冷一清,对比鲜明,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暗喻了情感的冷暖与心境的清寂。霜气侵袭鸳鸯被,暗示着情感的冷却;露华与翠帘的清静,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淡然。

“空教倩女魂难去,料得荆王梦不成”两句,借用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倩女和楚王,表达了对某个人或事难以忘怀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情感可能无法得到回应或实现。倩女之魂难以离去,荆王之梦无法成真,都体现了情感的无奈与失落。

最后,“解意屡呼秦吉了,秋期谁谓杳无情”两句,通过呼唤会说话的鸟儿秦吉了,表达了对理解与沟通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即使在秋天的约定中,也有人认为情感是无望的,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期待之间的矛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挣扎。

作者介绍

黎景义
朝代:明

黎景义(一六〇三—一六六二?),一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猜你喜欢

山焰山

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

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0)

观文殊口道场歌

我昔寻花如寻山,不惜百里相跻攀。

我今爱山如爱酒,岂辞竟日杯在手。

春深联辔听莺鸣,上登培塿下泽薮。

欣闻雪岭有珠宫,文殊涅槃栖此中。

只今番僧阐象教,广张罪福诱愚蒙。

撞钟吹螺供奉具,贝叶喽啰朝复暮。

观者云集施金钱,老少牛驴塞行路。

就中首座属阿谁,竞说沙弥是导师。

三生公案吾不晓,前尘幻影姑阙疑。

独爱神清肤玉雪,光音原与常儿别。

不学阳翟货居奇,安知造就非上列。

是日恶伎进西凉,牛鬼蛇神闹佛场。

夜叉双鬓浑弥戾,修罗两掌尤披猖。

我为皱眉深惋惜,如此道场真戏剧。

刹那倒竖久凌夷,掠影希光纷狼籍。

归途瞪目再寻山,山笑人忙我自闲。

静中省识西来意,灵鹫端的满人间。

于今重扫尺宅去,好与白云常往还。

(0)

望博克达山

秋高月冷晓风斜,路近灵山望眼赊。

叠巘浮青迷鸟道,三峰泻玉镇龙沙。

空潭碧蓄源头水,老树红酣雪后花。

安待飞仙同举袂,登巅一览赤城霞。

(0)

偕祝遥绪访武夷述怀·其一

石林破影上渔矶,九曲联舟访翠微。

白鹤不随仙子去,青峰偏约主人归。

剥来田蔗供新笋,收得溪藤补绽衣。

大隐山前系长恋,紫檀香火护岩扉。

(0)

闻大军收复洮城

海内年年望止戈,妖氛一夕靖洮河。

投诚未必真知罪,失计从来是议和。

半世光阴如梦□,一年风雨到秋多。

故因此日蓬蒿满,赐断无心听凯歌。

(0)

嘲牛女

两情脉脉笑缘悭,一水盈盈隔往还。

天上只多离别苦,何如谪堕在人间。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