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气生毛骨,天高露满空。
二三十年事,一百八声钟。
绝顶人不到,此心谁与同。
凭阑发孤啸,宿鸟起长松。
凉气生毛骨,天高露满空。
二三十年事,一百八声钟。
绝顶人不到,此心谁与同。
凭阑发孤啸,宿鸟起长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径山静坐时,听到钟声所引发的深沉思绪与情感体验。通过“凉气生毛骨”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感官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宁静的夜晚氛围中。随着“天高露满空”的描述,画面更加开阔,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清冷与纯净。
“二三十年事,一百八声钟”这两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钟声次数的精确记录。一百零八声钟声,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的象征,也寓意着对内心杂念的洗涤和净化。这种对时间与声音的细腻捕捉,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绝顶人不到,此心谁与同”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求共鸣的愿望。身处高山之巅,无人能理解或分享这份寂静与深邃的心境,凸显了精神世界的孤寂与追求。
最后,“凭阑发孤啸,宿鸟起长松”以动作和自然景象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独自站立于栏杆旁,发出一声孤啸,惊起了栖息在长松上的宿鸟。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自由,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时的独特感受,以及对时间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辟疆池馆,是谁剪、瓜步江流馀沚。
放逐馀生双不借,重看水穷云起。
怪石㟏岈,孤亭窈窕,萝薜藏山鬼。
行行且止,呼童为摘苍耳。
堪叹沧海桑田,洛阳金谷,转眼荆榛里。
舞榭歌台真可惜,愁杀乌衣燕子。
百顷清潭,十围灌木,酮又生孙矣。
故人携手,为言树犹如此。
玉磬山房,西窗下、论文剪烛。
儿女辈、挽衣问讯,酒浆相续。
往事堪惊如噩梦,新愁欲话难更仆。
怅登山临水送将归,吾家玉。春草句,劳心曲。
隋苑外,逢南菊。叹雪中鸿爪,去来何速。
才子从来悲失路,斯人岂合栖空谷。
约明春、邓尉看梅花,支公屋。
芳讯沉沉,落梅帘户东风消。
匼波潋滟蘸初阳,湖上人家晓。
叶底鸣禽变了,惹相思、吟堂梦草。
白头昆弟,两地青灯,一般愁抱。
乔木荒凉,故家风味今休道。
文章何定换浮名,乞米难裁稿。
花雨纷纷倦扫,佩香零、伤春共老。
楚天望极,雁外兵尘,阑干红照。
人如花瘦,梦与云荒,清尊倦领残秋。
坠叶风中,啼鹃唤起閒愁。
河山纵然无恙,莽烟尘、还怕登楼。
书漫捲,甚白头诗酒,仍滞西州。
长望韬戈洗甲,奈鲸鲵乍静,萁豆还雠。
佩委兰衰,谁哀无女高丘。
便教片帆归去,问故山猿鹤都休。
情正苦,听创鸿声度蓼洲。
麝槛融脂,蜂衙缬翠,游人顾影宜昼。
幻出珠含,斜分锦护,宛是雒京时候。
依稀谷雨,枝共叶、难容春瘦。
歌楼丛粉,争翘酒国,千红密甃。压倒群芳不谬。
和清平、玉环能否。此际为伊怜惜,任伊薰透。
野老毫尖秃尽,又谁料、风情尚如旧。
远饯归樯,林香晚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