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槛融脂,蜂衙缬翠,游人顾影宜昼。
幻出珠含,斜分锦护,宛是雒京时候。
依稀谷雨,枝共叶、难容春瘦。
歌楼丛粉,争翘酒国,千红密甃。压倒群芳不谬。
和清平、玉环能否。此际为伊怜惜,任伊薰透。
野老毫尖秃尽,又谁料、风情尚如旧。
远饯归樯,林香晚奏。
麝槛融脂,蜂衙缬翠,游人顾影宜昼。
幻出珠含,斜分锦护,宛是雒京时候。
依稀谷雨,枝共叶、难容春瘦。
歌楼丛粉,争翘酒国,千红密甃。压倒群芳不谬。
和清平、玉环能否。此际为伊怜惜,任伊薰透。
野老毫尖秃尽,又谁料、风情尚如旧。
远饯归樯,林香晚奏。
这首《天香》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姚氏牡丹的娇艳与风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牡丹比作脂膏、锦绣,生动地展现了其华美与生机。词人通过“麝槛融脂,蜂衙缬翠”开篇,便已将牡丹的色泽与香气渲染得淋漓尽致,仿佛能闻到那股淡淡的花香,感受到花瓣上细密的光泽。
接着,“游人顾影宜昼”,描绘了牡丹在阳光下吸引游人的场景,游人们被其美丽所吸引,驻足观赏,仿佛与牡丹相映成趣。词中“幻出珠含,斜分锦护”更是将牡丹的形态与质感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可以看到花瓣上珠光宝气的点缀,以及周围锦簇般的保护,营造出一种富贵而高雅的氛围。
“依稀谷雨,枝共叶、难容春瘦”则进一步描绘了牡丹在谷雨时节的生长状态,枝叶繁茂,春意盎然,但词人巧妙地通过“难容春瘦”这一细节,暗示了牡丹虽在春天繁盛,却也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哀愁或岁月的痕迹,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歌楼丛粉,争翘酒国,千红密甃”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将牡丹与繁华的歌楼、热闹的酒国联系起来,展现了牡丹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丽,也是文化与艺术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压倒群芳不谬。和清平、玉环能否”一句,不仅赞美了牡丹的卓越之美,还将其与历史上著名的美女玉环相提并论,进一步提升了牡丹的形象,使之成为美的象征。
最后,“野老毫尖秃尽,又谁料、风情尚如旧。远饯归樯,林香晚奏”则以野老的视角,表达了对牡丹之美的赞叹与怀念,即使时光流逝,牡丹的风情依旧不变,仿佛在晚风中传来林间的余香,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情感与文化意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