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三更清路尘,晓来山郭物华新。
朱衣衮衮都前辈,骢马萧萧多近臣。
树影参天金殿古,溪声动地玉桥春。
升中子夜人神协,细听虞韶笙磬匀。
微雨三更清路尘,晓来山郭物华新。
朱衣衮衮都前辈,骢马萧萧多近臣。
树影参天金殿古,溪声动地玉桥春。
升中子夜人神协,细听虞韶笙磬匀。
此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微雨之后的清晨,诗人前往陵墓祭拜后,又游历西山所见之景。首句“微雨三更清路尘”,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夜晚微雨洗涤过后的道路,清新宁静。次句“晓来山郭物华新”,晨光初照,山郭万物焕然一新,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朱衣衮衮都前辈,骢马萧萧多近臣”两句,通过人物的服饰和坐骑,暗示了官场的等级森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这里“朱衣”指古代官员的红色官服,“骢马”则是高级官员的坐骑,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的景象。
“树影参天金殿古,溪声动地玉桥春”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参天大树与古老的金殿相映成趣,溪水潺潺,玉桥横跨,春意盎然,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升中子夜人神协,细听虞韶笙磬匀”两句,可能是指在特定的仪式或庆典中,人们在夜晚聚集,人神共处,共同聆听虞韶(古代音乐)与笙磬(乐器)演奏的和谐乐章,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既有自然美景,又有社会人文活动的画面,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
近时海内称画竹,息斋笔意何突兀。
苍然写此风露枝,墨花落纸秋万斛。
怪处不减文湖洲,展玩晴窗醒心目。
竹边峦石更坡陀,便似着身游嶰谷。
青溪过雨山雾寒,白月出林烟水绿。
葛陂老龙头角秃,夜嘘云气黑如沐。
白昼惨慄炎歊收,展书宜趁清阴读。
我有竹林汉水西,儿时学种如种玉。
春翠森森抽细笋,风碧娟娟散幽馥。
有客清似王子猷,拄杖敲门往来熟。
欲归料理不可得,梦绕江村白沙曲。
安得大绢长丈馀,请君为我作横幅。
写我只作六逸俦,挂在秋风江上之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