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之清,不如母之心;雪之洁,不如母之节。
四十年如一日。维舅与姑,不以为妇,而以为子。
不从死夫,失乔得梓。呱呱者腹中,不知蛇与熊。
泪斑斑欲红。震一索得之,以母兼师,寸檗尺枝。
两巢一鷇,一笋两竹。
断竹续竹,移花接木,棠棣之萼。
上有青天,下有黄泉。知母之贤吁,嗟乎四十年。
冰之清,不如母之心;雪之洁,不如母之节。
四十年如一日。维舅与姑,不以为妇,而以为子。
不从死夫,失乔得梓。呱呱者腹中,不知蛇与熊。
泪斑斑欲红。震一索得之,以母兼师,寸檗尺枝。
两巢一鷇,一笋两竹。
断竹续竹,移花接木,棠棣之萼。
上有青天,下有黄泉。知母之贤吁,嗟乎四十年。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母亲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诗人通过对比冰的清冷和雪的洁白,来比喻这位母亲的心灵之纯净和品质之高洁。她四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家庭,不仅像母亲一样给予关爱,更如同老师一般教导子女,体现了她的智慧与耐心。
诗中提到的“维舅与姑”可能指的是公婆,“不以为妇,而以为子”,表明她对待子女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展现了超越传统角色界限的深厚情感。面对丈夫去世的情况,她没有选择随夫而去,而是坚强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最终“失乔得梓”,即在失去旧树(丈夫)的同时,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子女),体现了她的坚韧与乐观。
对于初生的婴儿,她不因不了解其性格(“不知蛇与熊”)而有所偏见,而是以慈爱之心包容一切。她的眼泪见证了她为家庭付出的辛劳与牺牲,但这些泪水也蕴含着对子女成长的喜悦与期待。
诗中还提到了“震一索得之”,可能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机缘,她成功地将自己与子女紧密相连,如同一根细小的树枝成长为参天大树。这象征了她对家庭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子女的成长与成就。
最后,“断竹续竹,移花接木”描绘了她对家庭传承的重视,通过培养子女,就像接续竹子和移植花朵一样,让家族的美德得以延续。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她作为母亲和教育者的角色,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深思熟虑。
整个诗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高度赞扬了这位母亲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她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和深远影响。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一种永恒的典范。
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愈风传乌鸡,秋卵方漫吃。
自春生成者,随母向百翮。
驱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
课奴杀青竹,终日憎赤帻。
蹋藉盘案翻,塞蹊使之隔。
墙东有隙地,可以树高栅。
避热时来归,问儿所为迹。
织笼曹其内,令入不得掷。
稀间可突过,觜爪还污席。
我宽蝼蚁遭,彼免狐貉厄。
应宜各长幼,自此均勍敌。
笼栅念有修,近身见损益。
明明领处分,一一当剖析。
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戚。
其流则凡鸟,其气心匪石。
倚赖穷岁晏,拨烦去冰释。
未似尸乡翁,拘留盖阡陌。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汨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悤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