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罢却复何言,六国风清令不传。
犹有当时太平意,尘埋三尺髑髅前。
干戈罢却复何言,六国风清令不传。
犹有当时太平意,尘埋三尺髑髅前。
这首诗《古剑》由宋代诗人释广闻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把历经战乱的古剑,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情感跃然纸上。
首句“干戈罢却复何言”,开篇即点明了战争的结束,但剑的故事并未就此终结,而是引出了对和平的渴望与感慨。接着,“六国风清令不传”一句,以“六国”象征历史上的多个政权或时代,暗示了这把剑曾见证过多个时代的变迁,而如今,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动荡都已随风逝去,无法再被后人所传颂。这种历史的流逝感,让读者不禁思考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不可逆。
“犹有当时太平意,尘埋三尺髑髅前”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将古剑与历史的联系进一步深化。剑虽已蒙尘,但其身上似乎还保留着当年太平盛世的气息,这不仅是对剑本身的赞美,更是对那段理想中的和平岁月的向往。同时,髑髅(骷髅)的出现,既是对战争残酷的暗喻,也提醒人们历史的教训不应被遗忘。整句话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的状态,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古剑》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深具历史感与哲思的作品,通过一把古剑的叙述,探讨了战争与和平、历史与记忆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洞察与对和平价值的追求。
中原有旧族,迁徒名客人。
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
俭啬唐魏风,盖犹三代民。
就中妇女劳,尤见风俗纯。
鸡鸣起汲水,日落犹负薪。
盛妆始脂粉,常饰惟綦巾。
汝我张黄家,颇亦家不贫。
上溯及太母,劬劳无不亲。
客民例操作,女子多苦辛。
送汝转念汝,恨不男儿身。
吁嗟两楹奠,圣殁微言绝。
战国诸子兴,大道几灭裂。
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
皇皇孝武诏,群言罢一切。
别白定一尊,万世循轨辙。
遗书一萌芽,众儒互拾掇。
异同晰《石渠》,讲习布绵蕝。
戴凭席互争,五鹿角娄折。
洎乎许郑出,袖然万人杰。
宋儒千载后,勃窣探理窟。
自诩不传学,乃剽思孟说。
讲道稍僻违,论事颇迂阔。
万头趋科名,一意相媚悦。
圣清崇四术,众贤起颃颉。
顾阎辟初涂,段王扬大烈。
审意得古训,沈晦悉爬抉。
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
上溯考据家,仅附文章列。
儒于九流中,亦祇一竿揭。
矧又某氏儒,涂径各歧别。
均之筐箧物,操此何施设?
大哉圣人道,百家尽囊括。
至德如渊骞,尚未一间达。
区区汉宋学,乌足尊圣哲。
毕生事赞仰,所虑吾才竭。
《感怀三首·其三》【清·黄遵宪】吁嗟两楹奠,圣殁微言绝。战国诸子兴,大道几灭裂。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皇皇孝武诏,群言罢一切。别白定一尊,万世循轨辙。遗书一萌芽,众儒互拾掇。异同晰《石渠》,讲习布绵蕝。戴凭席互争,五鹿角娄折。洎乎许郑出,袖然万人杰。宋儒千载后,勃窣探理窟。自诩不传学,乃剽思孟说。讲道稍僻违,论事颇迂阔。万头趋科名,一意相媚悦。圣清崇四术,众贤起颃颉。顾阎辟初涂,段王扬大烈。审意得古训,沈晦悉爬抉。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上溯考据家,仅附文章列。儒于九流中,亦祇一竿揭。矧又某氏儒,涂径各歧别。均之筐箧物,操此何施设?大哉圣人道,百家尽囊括。至德如渊骞,尚未一间达。区区汉宋学,乌足尊圣哲。毕生事赞仰,所虑吾才竭。
https://shici.929r.com/shici/pYGq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