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女弟·其二》
《送女弟·其二》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中原有旧族,迁徒名客人。

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

俭啬唐魏风,盖犹三代民。

就中妇女劳,尤见风俗纯。

鸡鸣起汲水,日落犹负薪。

盛妆始脂粉,常饰惟綦巾。

汝我张黄家,颇亦家不贫。

上溯及太母,劬劳无不亲。

客民例操作,女子多苦辛。

送汝转念汝,恨不男儿身。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南方地区迁徙至福建沿海一带的客家人社群的生活状态与风俗习惯。诗人黄遵宪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一群体的俭朴生活、勤劳精神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首先,诗中提到“中原有旧族,迁徒名客人”,点明了客家人源自中原,后因各种原因迁徙至福建等地,成为“客人”。这种迁移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接着,“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描述了客家人迁徙的路线,从长江流域经过福建,最终到达海边。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客家人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勤劳的品质,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

“俭啬唐魏风,盖犹三代民”赞扬了客家人继承了唐代和魏晋时期崇尚节俭的传统,保持着与古代先民相似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坚守。

“就中妇女劳,尤见风俗纯”强调了女性在客家人社会中的重要性与勤劳。她们不仅参与日常的劳作,如早起汲水、日落时分仍需背柴,还注重个人的仪容打扮,如使用脂粉和綦巾(一种头巾)进行装饰。

“汝我张黄家,颇亦家不贫”表明了客家人家庭虽小,但通过共同劳动,也能维持相对富足的生活。这体现了客家人团结协作、自力更生的精神。

“上溯及太母,劬劳无不亲”赞美了祖母辈的辛勤付出,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家务还是农事,都亲力亲为,无一例外。

最后,“客民例操作,女子多苦辛”总结了客家人普遍的劳作生活,特别是女性所承担的繁重工作,体现了她们的坚韧与奉献。

“送汝转念汝,恨不男儿身”表达了诗人对妹妹或姐妹们的深切关怀与不舍,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遗憾,希望她们能拥有更多的自由与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客家人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风貌、勤劳朴实的品质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二

汉世频封万户侯,云台空峻谢风流。

江南不有名儒相,齿冷中原笑未休。

(0)

狂题十八首·其五

不劳世路更相猜,忍到须休惜得材。

几度懒乘风水便,拗船折舵恐难回。

(0)

即事二首·其二

御礼徵奇策,人心注盛时。

从来留振滞,只待济临危。

(0)

乱前上卢相

虏黠虽多变,兵骄即易乘。

犹须劳斥候,勿遣大河冰。

(0)

晚到盩厔耆老家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

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

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

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0)

同赵进马元阳春日登长春宫古城望河中因寄郑损仓曹

城头春霭晓濛濛,指望关桥满袖风。

云骑闲嘶宫柳外,玉人愁立草花中。

钟分寺路山光绿,河绕军州日气红。

迹忝已成方恋赏,此时离恨与君同。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