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定南旌拟过祠,春蘩此日进吾卮。
飘风薏苡明珠贝,积藓勋名蚀鼎彝。
世且英雄皆庙食,公于冠履有维持。
乘舟三叹重回首,得意藤萝剪阿谁。
始定南旌拟过祠,春蘩此日进吾卮。
飘风薏苡明珠贝,积藓勋名蚀鼎彝。
世且英雄皆庙食,公于冠履有维持。
乘舟三叹重回首,得意藤萝剪阿谁。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次韵潘黄门谒伏波祠》。诗人以拜谒伏波祠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始定南旌拟过祠”描绘了诗人准备前往祭祀的情景,暗示着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崇敬。第二句“春蘩此日进吾卮”则借春祭之日献酒,表达对先贤的敬意。
接下来,“飘风薏苡明珠贝”运用比喻,将英雄的声誉比作风中的薏苡明珠,虽遭误解但依然璀璨,暗示了英雄的清白与功绩。然而,“积藓勋名蚀鼎彝”又揭示了随着时间流逝,英雄的名声可能被遗忘,如同鼎彝上的铭文被苔藓侵蚀。
“世且英雄皆庙食”进一步强调英雄应得到后人的纪念,而“公于冠履有维持”则赞扬这位伏波将军在维护国家和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尾联“乘舟三叹重回首,得意藤萝剪阿谁”以乘舟远眺,回望祠庙,引发对祠堂主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后人是否能理解并传承英雄精神的疑问。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英雄的敬仰,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人文情怀。
五士三不同,烦公以诗诉。
强酒古所辞,妙语神其吐。
自念每累人,举扇毋我污。
复使两欧阳,缩手不分付。
平生西方社,努力须自度。
不忧龟九头,肯畏语一误。
顿悟而渐修,从此辞世故。
公看万金产,宁能一朝具。
两生文章家,夙记鸣蝉赋。
请公坚城垒,兵来后无数。
回合烟光叠翠屏,东南山水此为灵。
莺花春学蓬瀛境,楼阁夜干牛斗星。
古桧森罗烧药灶,彩云飘洒聚仙亭。
辽天俯近归期鹤,澥谷旁连骇巨溟。
紫陌红尘无一点,绿毛仙骨有千龄。
当时听法谈玄者,环佩锵锵拱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