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途中》
《途中》全文
唐 / 杨炯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

途路盈千里,山川亘百重。

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

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

客心殊不乐,乡泪独无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离别家乡时的情景和心境。首句“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中的“鼎邑”和“金墉”都是古代都城的称呼,象征着离开家乡的城市。此处诗人通过“悠悠”和“去去”的叠词,表现了离别时的迟缓与不舍。

接着,“途路盈千里,山川亘百重”则形象地描述了旅程中的遥远与艰险。“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通过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里的“风”和“云”都是流动变化的象征,反映了诗人的情绪起伏。

“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中的“郁郁”与“亭亭”皆为形容词,用来描写树木的姿态。柳树和松树在这里代表着家乡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

最后,“客心殊不乐,乡泪独无从”直接表达了旅人的哀愁之情。“客心”指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之心,而“乡泪”则是对家乡深厚感情的流露。这里的“独无从”意味着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没有地方可以倾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地理景观,传达了游子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深情,以及旅途中孤独与哀愁的情绪。

作者介绍
杨炯

杨炯
朝代:唐   籍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   生辰:650年-692年

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晚唐体

一撮新愁懒放眉,小庭疏树晚凉低。

牵牛织女明河外,纵有诗成无处题。

(0)

徐子融送至石井因宿竹溪

山行明月步霜华,半醉微吟意更嘉。

记取鹅湖山下路,夜深投宿野人家。

(0)

十六日·其五

山愈高时气愈深,水多流处影多侵。

翠禽急羽知人意,时啄残英落粉心。

(0)

从王仲可求近诗

推门喜见王摩诘,种树栽花兴寄中。

一旦青衫遽如许,几年黄卷亦书功。

人间文物惊无有,天与诗名定不同。

乞取成编山里去,坐堆残叶读清风。

(0)

题桥南书院图卷

几年来往柯山下,合到桥南书院中。

邂逅立谈知地胜,从容抵掌见诗穷。

心情信自一廛足,眼力从他万马空。

煮茗烧香了吾事,试听滩濑落秋鸿。

(0)

因赵十有怀正字兄弟

馀杭岳麓春还夏,只这心情各自知。

衮衮官居随俗日,遥遥田里独醒时。

州麾事业终何说,使节光华任有为。

我老玉溪溪上住,醉迷风絮一吟之。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