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说天书下紫宸,筑宫养赡聚流民。
壶餐那得移诸邑,木酪曾闻活几人。
肯与再生犹有策,若驱为盗岂无因。
公田租挈年年重,且议宽征事抚循。
似说天书下紫宸,筑宫养赡聚流民。
壶餐那得移诸邑,木酪曾闻活几人。
肯与再生犹有策,若驱为盗岂无因。
公田租挈年年重,且议宽征事抚循。
这首清代诗人惠周惕的《咏史(其一)》描绘了一幅古代朝廷救济灾民的场景。首句“似说天书下紫宸”暗示了皇帝颁布诏书,将神秘而重要的政策下达给宫廷,可能是指朝廷实施某种救荒措施。接着,“筑宫养赡聚流民”描述了修建庇护所,聚集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壶餐那得移诸邑”表达了对朝廷能否将有限的食物资源公平分配到各地的疑问,暗示了救济工作的困难。“木酪曾闻活几人”则提及木酪这种粗糙食物在饥荒中的救急作用,暗示它曾救活过一些人。
“肯与再生犹有策”表达出诗人对于政府是否愿意继续采取措施帮助灾民重生的期待,而“若驱为盗岂无因”则警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民众被逼无奈走向犯罪。
最后两句“公田租挈年年重,且议宽征事抚循”呼吁朝廷应当考虑减轻公田的赋税负担,以更宽松的政策来安抚和恢复民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关注。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历史叙事,揭示了古代社会救济政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屯云生广泽,白日互亏蔽。
如何三秋杪,顾作九暑炽。
高风摧蒲柳,未觉到兰蕙。
幽人感岁徂,节生悲远志。
伊予老忧患,感激志鉴寐。
起视篱下花,节过真少味。
岂无王弘酒,深愧渊明意。
未然招隐诗,默契幽林思。
瞻彼区中人,清冽成萎悴。
安得西山药,飘然以超世。
夜雨山水清,朝晖净崖壁。
飞来双白鸟,未省平生识。
鴐鹅谢清姿,鸥鸟惭素质。
低昂信波涛,顾盻矜羽翮。
鲜明潭光青,错乱浪花白。
轻舫忽东来,抢飞百馀尺。
复下水中央,相将讵离析。
稻粱岂深谋,饮啄亦自得。
空山罗网稀,遂性无惊惕。
不学西雍鹭,翻飞近人迹。
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
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
逍遥各自从鹏鴳,断续宁须较鹤凫。
端立一丘为老计,移文何谢北山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