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腥风动蓟门,鼓鼙声死日黄昏。
殷忧共忆宵衣久,遗泽犹闻血诏存。
满目河山留义烈,故宫黎庶逐啼魂。
江流不尽敷天耻,薪胆凭将献至尊。
漠漠腥风动蓟门,鼓鼙声死日黄昏。
殷忧共忆宵衣久,遗泽犹闻血诏存。
满目河山留义烈,故宫黎庶逐啼魂。
江流不尽敷天耻,薪胆凭将献至尊。
这首诗《闻变(其一)》是明代诗人陈邦彦在听到变故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先贤遗泽的追思。
首联“漠漠腥风动蓟门,鼓鼙声死日黄昏。”描绘了战乱的景象,腥风弥漫,鼓鼙之声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凄厉,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颔联“殷忧共忆宵衣久,遗泽犹闻血诏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深重忧患的共鸣,以及对先帝遗泽的怀念。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这里借以表达对先帝勤政爱民精神的追忆。血诏存,可能是指先帝的遗诏或某种重要指示,强调了先帝的遗泽仍然影响着后世。
颈联“满目河山留义烈,故宫黎庶逐啼魂。”描述了河山依旧,但满目疮痍,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故宫,这里可能指代皇宫,象征着国家的中心,而黎庶则代表了普通百姓。啼魂,形容百姓哀痛欲绝的心情。
尾联“江流不尽敷天耻,薪胆凭将献至尊。”表达了诗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洗刷国家的耻辱,将自己视为国家的薪火,为君王(至尊)奉献一切。江流不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也寓意着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坚持。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战乱景象、回忆先帝遗泽、关注民生疾苦以及表达个人报国之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