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贺人移学东轩》
《贺人移学东轩》全文
宋 / 朱淑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轩潇洒正东偏,屏弃嚣尘聚简编。

美璞莫辞彫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

谢班难继予惭甚,颜孟堪睎子勉旃。

鸿鹄羽仪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rénxuédōngxuān
sòng / zhūshūzhēn

kuàngxuānxiāozhèngdōngpiānpíngáochénjiǎnbiān

měidiāozuòjuānliúzhōngjiànchéngyuān

xièbānnáncánshènyánkānmiǎnzhān

鸿hóngdīngdāngyǎngjiùfēiténgzǎowǎnkànchōngtiān

注释
潇洒:形容书房的清雅脱俗。
嚣尘:指世俗的纷扰。
彫作器:雕琢成精美的器物,比喻提升自我。
涓流:比喻微小的积累。
颜孟:颜回和孟子,古代贤人。
鸿鹄:大雁或天鹅,象征高远的理想。
翻译
一座清雅的书房位于东方角落,远离尘世喧嚣,只专注于书籍。
美好的璞玉不要拒绝被雕琢成精美的器物,点滴积累终将汇成深邃的海洋。
我难以企及谢灵运和班固的成就,感到十分惭愧,但希望你能向颜回、孟子学习,不断努力。
如同鸿鹄应培养起高贵的风范,迟早有一天你会一飞冲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安静、雅致的书房图景。开篇“一轩潇洒正东偏,屏弃嚣尘聚简编”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一个朝向东边,略显偏僻的窗棂下,窗内外都清净无尘,只有书卷和笔墨堆积。这里,“一轩”指的是书房的窗棂,“潇洒”形容窗棂之下的景象平静而不杂乱。“屏弃嚣尘”则强调了这个空间的幽深与清净,远离世间喧哗。

“美璞莫辞彫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这两句表达了对书房中所陈设之物的赞赏。其中,“美璞”指的是精美的玉器,“莫辞”则表示不需要言语就能显现其价值。“彫作器”形容这些玉器经过巧夺天工的雕琢,而“涓流终见积成渊”则用了水流汇聚成深渊的比喻,来形容学问或智慧的积累。

接下来的“谢班难继予惭甚,颜孟堪睎子勉旃。”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贤遗风难以继承的自谦之情。其中,“谢班”指的是古代的贤士,“难继”则表示难以追随他们的足迹。“予惭甚”表现出诗人的自卑心态,而“颜孟堪睎子勉旃”则是对颜回、孟子等先贤之学问的仰望与推崇。

最后,“鸿鹄羽仪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高瞻远瞩的情怀。其中,“鸿鹄”指的是大鹅和鸿雁,即高洁的鸟类象征。“羽仪”则是指这些鸟类的美好仪态。“当养就”表明诗人希望自己的修养能够达到像这些鸟类一样纯洁、高远。而“飞腾早晚看冲天”则用了鸟儿凌空、自由飞翔的景象,来比喻学问或心志的高远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追求知识、崇尚先贤、自我修养和渴望超越的心境。

作者介绍
朱淑真

朱淑真
朝代:宋   号:幽栖居士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约1135~约1180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猜你喜欢

江城子

夜香烧了夜寒生。掩银屏。理银筝。

一曲春风,都是断肠声。

杜宇欲啼杨柳外,愁似海,思如云。

背灯暗卸乳鹅裙。酒初酲。梦初醒。

兰炷香篝,谁为暖罗衾。

二十四帘人悄悄,花影碎,月痕深。

(0)

玉柱峰

青山有石柱,直插浮云杪。

月明鹤飞来,浑疑旧华表。

(0)

卖花声·其一闺思

蹙损远山眉。幽怨谁知。罗衾滴尽泪胭脂。

夜过春寒愁未起,门外鸦啼。惆怅阻佳期。

人在天涯。东风频动小桃枝。

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

(0)

憩宫偶成

松风朝来入梦频,公馀乘兴去寻真。

红尘物外长清境,白日壶中不老春。

柏子灰寒烟寂寂,桃花风暖水粼粼。

逍遥羽士闲如许,愧我浮名役此身。

(0)

郊祀乐章.皇帝降御座宫架奏黄钟宫乾安之曲

帝坐中天,流泽演迤。厥蒙伊民,歌舞以喜。

泽流普矣,民喜偕矣。驾言徂归,福禄同矣。

(0)

淳熙八年春帖子词.太上皇帝閤六首·其二

剪玉酥花细,盘金綵胜宜。

六宫呈妙巧,春日颂春祺。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