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凌波陟翠巅,潮生几席恍疑仙。
山青忽断云沉寺,月白遥连水际烟。
瘗鹤空闻铭石壁,盟鸥应许话江天。
洞称避诏今犹指,道是逃名却更传。
一棹凌波陟翠巅,潮生几席恍疑仙。
山青忽断云沉寺,月白遥连水际烟。
瘗鹤空闻铭石壁,盟鸥应许话江天。
洞称避诏今犹指,道是逃名却更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焦山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感悟。首联“一棹凌波陟翠巅,潮生几席恍疑仙”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乘舟破浪,攀登翠绿山巅的情景,仿佛置身仙境,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颔联“山青忽断云沉寺,月白遥连水际烟”则通过山色、云雾、寺庙和月光的交织,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山峰与寺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月光与水面的烟雾相连,构成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
颈联“瘗鹤空闻铭石壁,盟鸥应许话江天”转而抒发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人似乎听到了鹤的哀鸣,铭记于石壁之上,又与鸥鸟结盟,畅谈江天之美,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深敬仰与向往。
尾联“洞称避诏今犹指,道是逃名却更传”则引出了一个关于避世与遁世的哲学思考。提到的“洞”可能是指某个隐居之处,诗人或许在思考历史上那些逃避诏令、遁世避名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虽已流传,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自由、对真我的追求,依然值得后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情怀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