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湘烟半掩门,几双春燕绕黄昏。
每当月到通花气,不待风来作水痕。
软语欲传斜见影,秋波遮断暗销魂。
为谁反挂珊瑚冷,愁坐空宫忆旧恩。
一幅湘烟半掩门,几双春燕绕黄昏。
每当月到通花气,不待风来作水痕。
软语欲传斜见影,秋波遮断暗销魂。
为谁反挂珊瑚冷,愁坐空宫忆旧恩。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卷。首句“一幅湘烟半掩门”,以“湘烟”喻轻柔的雾气,巧妙地勾勒出朦胧的景象,门半掩着,仿佛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隐秘门户,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神秘感。
接着,“几双春燕绕黄昏”,春燕在黄昏时分围绕着,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稍显寂寥的氛围。
“每当月到通花气,不待风来作水痕”,月光透过花丛,洒下斑驳光影,似乎在诉说着故事,而未等到风起,水面已泛起了涟漪,这既是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象征着情感的波动和内心的敏感。
“软语欲传斜见影,秋波遮断暗销魂”,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欲言又止的情态,以及眼神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最后,“为谁反挂珊瑚冷,愁坐空宫忆旧恩”,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旧日恩人而感到的孤独与哀伤,如同挂在空荡荡宫殿中的冷珊瑚,既凄凉又无奈,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而又略带哀愁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