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标琼观,真游入翠微。
中天开突兀,半岭度崔嵬。
回见平原绕,低看野气围。
河流刚若带,云出宛成衣。
霄汉身应近,烟霞手自挥。
林篁天杪尽,村落谷中稀。
过雨鸣松壑,悬泉幕石扉。
地馀丘子灶,名仿富春矶。
人去无鸡犬,春归有蕨薇。
歌从灵运和,药向长房祈。
绿酒聊为尔,丹砂不可几。
醉来忘日夜,恋赏未言归。
大地标琼观,真游入翠微。
中天开突兀,半岭度崔嵬。
回见平原绕,低看野气围。
河流刚若带,云出宛成衣。
霄汉身应近,烟霞手自挥。
林篁天杪尽,村落谷中稀。
过雨鸣松壑,悬泉幕石扉。
地馀丘子灶,名仿富春矶。
人去无鸡犬,春归有蕨薇。
歌从灵运和,药向长房祈。
绿酒聊为尔,丹砂不可几。
醉来忘日夜,恋赏未言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兄长一同攀登云翠山南天观的壮丽景象,以及在山顶所见的自然风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
首句“大地标琼观,真游入翠微”以“琼观”形容观景之地的高雅,而“翠微”则描绘了山色的青翠,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的“中天开突兀,半岭度崔嵬”两句,通过“突兀”和“崔嵬”的描绘,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壮观。
“回见平原绕,低看野气围”则转换视角,从高处俯瞰平原与四周的雾气,展现出一种辽阔的视野。接着,“河流刚若带,云出宛成衣”将河流比作细带,云彩比作衣裳,形象地描绘了水与云的轻盈与动态美。
“霄汉身应近,烟霞手自挥”表达了诗人仿佛接近天空,自由挥洒烟霞的豪迈之情。随后,“林篁天杪尽,村落谷中稀”描绘了森林与村落的分布,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共存。
“过雨鸣松壑,悬泉幕石扉”通过雨后松林的鸣响和悬挂的泉水,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最后,“地馀丘子灶,名仿富春矶。人去无鸡犬,春归有蕨薇”通过历史遗迹的提及,以及对春天回归的描述,增添了诗的历史与季节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长啸万仞冈,寒风战黄叶。
不知所历高,苍莽入寒色。
山骨郁礧砢,纷如怒猊截。
巨瀑奋雷硠,石力拒而裂。
一山千万转,十步八九慑。
藤臂或攫衣,石齿乱折屐。?魂步已却,试险足先蹑。
徘徊一线中,欲骋不能捷。
巍巍螺负壳,旋旋蚁缘垤。
寒萝下无路,踏石觅寸隙。
薄暮宿山家,合眸见馀碧。
周氏堂前饮春酒,座中四客平生识。
烛花欲谢杯盏空,乐且厌厌情未极。
借问客为何许人,四人同心不易得。
即今便已称奇士,于古亦足争雄伯。
折节初慕季心恭,负气难除袁丝直。
丹青皎洁见本性,卞和犹抱荆山石。
若使当初入秦市,仰天一叹乌头白。
亦能铁椎怀袖中,千夫之勇皆辟易。
不然扁舟五湖去,黄金圭组判一掷。
宁当偃蹇诧不遇,跋前疐后遭狼籍。
未来成败岂逆睹,眼前义利粗分晰。
螳螂当车蚁拔树,久知造化非绵力。
区区志烈差自异,悠悠虚生真可惜。
吾徒终竟止如是,人生何贵有羽翼。
清梦忽然碎,溪喧满孤枕。
推篷绿打头,乱堕松竹影。
及兹朝气爽,行渡石桥近。
湿雾吹濛濛,山意犹未醒。
细路春泥明,密篝曙烟隐。
莺啼茅屋幽,犊卧露花冷。
缘钟时见僧,到寺一水静。